康日知(?~785),唐朝少數民族將領。康植的孫子。祖籍西域康國(即薩末建、颯彳未建,今撒馬爾罕)。後內遷定居靈州,便以靈州為籍貫。祖父康植在開元九年(721年),曾跟隨朔方大總管王睃,在參加征討突厥康待賓部,收複魯、麗、含、塞、依、契6胡州的曆次戰鬥中,立有戰功,受到玄宗皇帝的召見,提升為左武衛大將軍,封天山縣男。康日知青年從軍,在成德(今河北正定)節度使李寶臣部下做一名軍官,官至趙州(今河北趙縣境內)刺史。建中二年(781年),李寶臣死,兒子李惟嶽自請繼承節度使,朝廷不批準,於是他就勾結淄青(今山東東平境內)李正已和魏博(今河北大名)田悅等地方割據勢力聯合叛變。康日知堅守趙州,不與叛軍同流合汙,拒不聽從李惟嶽的將令,與別駕李濯和部將們“渫血為盟”,決心繼續效忠朝廷。於是李惟嶽就命令兵馬使王武俊等率部攻打趙州,康日知站在城頭上大聲勸告王武俊道:田悅攻打邢台,死傷慘重,沒有得手。我趙州要比邢台城更為堅固,你來攻城也是徒勞的。並質問王武俊:“使者齎詔喻中丞,中丞奈何負天子,從小兒跳梁哉?”王武俊聽了康日知一番忠告的話以後,感到大為震懼和後悔,也就立即懸崖勒馬,反戈殺死李惟嶽,向朝廷獻城反正。次年(782年),康日知因在靖難中又立新功,再升任深趙(今河北深縣)觀察使,賜實封戶二百。四年(783年),王武俊賊心不死,出爾反爾,又勾結幽州(今北京地區)的朱滔,魏博的田悅,共同再舉叛旗,自立為王。又一次派遣部將張鍾葵攻打康日知鎮守的趙州城,被康日知擊敗。興元元年(784年),康日知升任奉誠軍(今陝西大荔)節度使。還沒有到新任,又改任鎮守晉絳(今山西臨汾),加封檢校尚書左仆射和會稽郡王。貞元初(785年)病故。贈太子太師。兒子康誌睦,孫子康承訓,重孫康傳業4代人都官至節度使高位,而且善始善終,是唐代塞上的名門旺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