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墨夙看著妹妹,笑問道:“你是要和娘一樣,經商?”
“不是,來之前我就想過了。以前娘也說過邊關苦寒,我就想著能否幫到這裏的百姓,所以才和娘要了銀子過來的。”
“你手裏的銀子呢?”這個丫頭這些年隻是堂哥賞的東西也有幾百萬兩的好東西了吧,若是到了關鍵時刻,她可不會認為皇上賞的就不能變賣。
不過,隻能說明堂哥賞的都是她喜歡的吧。
“我這裏的銀子隻有幾萬兩而已,根本就不夠,所以這次來我可是和娘要了五百萬兩。”寧巧音伸出五根手指,在寧墨夙麵前搖晃著,“羨慕我吧。”
“是是是,很羨慕。”寧墨夙無奈的點頭附和。
兩千人挖水渠,估計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了,而那片地,她也找了專門的人丈量,目前還沒有個準數,足以說明是有多麼的大。
明明守著這麼大的一片地,為何就是沒人去開荒呢?
看來這些年,長樂城的百姓真的是被禍害的不淺啊。
挖水渠是一項很大的工程,這一開工,就是將近兩個月的時間。
寧墨夙已經從軍中找了三四個熟知水利的人,他們幫著將雪山下的水引渡到那片荒蕪的土地上,而從京中趕來的懂得果樹種植的人也來了。
君瑤聽說自己女兒準備在邊關種植作物,可是很讚同,這次來的人有七八個,都是種植方麵的高手,全部都是寧家的人。
另外,關於長樂城的新任知府,也是個讓寧巧音大吃一驚的人,正是她的七舅舅君孝賢。
要知道一城知府雖然是外放的官員,卻也是朝廷的四品命官,君孝賢除了最開始是在下麵的地方任職五品官,後來卻是回了京城做了五品文官,誰知道這次被派到了邊關。
聽聞新任知府上任,百姓心裏都很是嘀咕,不知道這次的知府大老爺是什麼人,好官還是貪官。
這一日一大早,寧巧音兄妹三人就等在了知府衙門,還有留下來的僅僅十幾人的差役,要知道一個知府的差役人數最少也有七十人,可以想見,長樂城的知府衙門是有多麼的腐敗,也難怪那些百姓如此惴惴不安,怨聲載道。
半個時辰之後,當遠處的儀仗隊慢慢走近,還伴隨著銅鑼的聲音,眾人就知道,是新任的知府老爺到了。
“大哥,大姐,這次七舅舅過來,帶著舅娘和鴻哥兒嗎?”寧天宇看著遠處的轎子問道。
“都來了,畢竟七舅舅最少要在這裏任職三年啊。”寧巧音回答。
隨著官轎緩緩而來,街上兩邊的百姓紛紛跪地迎接。
等轎子停下,旁邊的隨從掀開轎簾,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男子從裏麵下來,身上穿著錦緞青袍,上麵印著七彩祥雲。
“舅舅,沒想到會是你,不會是你主動向堂哥申請調任的吧?”寧墨夙走上前笑道。
看到站在知府衙門前麵的三人,君孝賢抿唇笑道:“是啊,京城雖然舒服,可是太悶,正好這裏有空缺,朝裏也無人願意主動過來,我就撿了一個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