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施救(1 / 3)

“俞大哥,那關龍飛怎麼辦?”莫盡言想到此次來的目的。

俞思冕站起身來,背著手在院子裏走了幾步:“這個關龍飛,目無王法,私藏海船,私自貿易,甚至還劫掠商船,橫行海上近十年,這罪狀哪一條都不輕啊。”

莫盡言一聽心就涼了,這麼多罪狀,加起來豈不是隻有死路一條?“俞大哥!”

俞思冕站住了,抬頭看他:“怎麼了?”

莫盡言有些央求地看著他:“關大哥真是沒有救了嗎?”

俞思冕伸出手,示意他別著急:“我且問你,這關龍飛手下共有多少人,多少條船?”

莫盡言想了想:“據我所知,他先前有十六艘大船,後來被我毀壞了一艘,還剩餘十五艘。每次出海時每條船上都有一名火頭(船長),好幾十名水手。算起來,他手下人數不少於千人。”

俞思冕聽得吃了一驚,他沒想到關龍飛糾集了這麼多人,這絕非他一家之力就能做到的,那麼他的周邊鄉鄰必定都是參與其中了。隻是這麼大規模的私通外夷活動,當地官府竟然會不知道?

俞思冕不知道,關龍飛這種情況,地方官府自然是有耳聞的,但是關龍飛是一方商紳,明麵上他安分守己、按時按量交稅,還廣結善緣,布施窮人,在羅川一帶人緣頗好。

關龍飛對官府的各項政令也頗支持:出資修防海堤,建養善堂等等。這讓地方官員也頗有點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所以對他的行為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不知道。

還有一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當地地理環境是典型的依山傍海,缺地少田,百姓都靠海吃海,自從朝廷下令海禁之後,連漁民出海打漁都被禁止了。當地百姓幾乎家家都要斷炊,關龍飛帶領眾人出海走私,這才使當地百姓有了活路,大家都受惠於關龍飛,幾乎敬若神明,對他擁護得很。

官府知道,若是抓捕關龍飛,就是斷了當地百姓的活路,這是與民為敵啊,也勢必會引起地方上的動亂,於是也就幹脆不在這方麵有什麼作為了。

好在關龍飛除了走私,偶爾在海上劫掠其他商船,並不殺人,也不為難百姓,這才與官府和平共處了下來。

俞思冕不知這其中的隱情,隻是自言自語道:“關龍飛的船隊牽涉人數如此之多,當地官府難道裝聾作瞽?”

莫盡言搖搖頭:“其實這些情況,官府也不是不知道的……”便把他所知道的一些情況分析給俞思冕聽了。

俞思冕鎖緊眉頭,這個問題自他剛到閩地的時候便思考過,以他的看法,他認為海禁其實並不是個長久的國策,雖在當時是為了禁止百姓與前朝餘黨勾結,以及杜絕倭賊對沿海的騷擾,但同時也斷絕了海外夷族與本朝的商貿往來。

早在宋時,市舶司每年所獲取的稅利就達上百萬緡,占全國總收入的十之一二,這於國於民都是極有利的好事。

本朝禁了海,斷絕了海貿,便失去了一大筆收入。又禁止出海打漁,致使濱海百姓生活困頓,倒迫使私人海貿屢禁不止。

這些商人走私謀取暴利,倒使得朝廷白白失了一個進項。隻是當今聖上的多疑武斷,未必愛聽這些,否則建言重設市舶司,倒不失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而海禁,顯然也對倭害並未起到完全杜絕的作用。

“這麼說來,這關龍飛倒是一個人物。”俞思冕笑了一聲。

莫盡言拿不住俞思冕心裏怎麼想,隻好追問:“俞大哥,那怎麼辦呢?”

俞思冕道:“莫急。關龍飛說起來還算是我的義妹夫,這個忙自然是要幫的。隻是這次他是被水師官兵人贓俱獲,按律法來說,少不得要被判刑的。但是事情也不是沒有轉圜的餘地,不過得容我想想辦法。”

莫盡言心急火燎,到底有沒有辦法救關龍飛呢,還有,若是救了關龍飛,對俞思冕又會不會有影響。

俞思冕看著一臉焦急的莫盡言,給了他一個安撫的笑:“別急,我去翻翻案宗,指不定會有辦法的。”

“那我去幫你,俞大哥。”莫盡言急忙站起來。

俞思冕看著他,笑了一下:“好,你也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