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門的守衛伸手將他們攔了下來。江三隨後過來,遞給門房一紙文書,門房看了一下:“諸位大人請進。”
原來這福州造船廠所造之船多為戰船,算是兵家重地,所以是不允許閑雜人等隨便參觀的,須得經過專屬衙門批準,才能入內。當然,俞思冕也是有批準進入的權力,隻是這次江城安排江三為他們帶路,便順便由都指揮使司出具了證明。
船廠是臨江而建的,主要生產大型海船——“大福船”,許多大型船隻就直接在閩江麵上打造,船成之後,將下層支架一撤,船便直接入水了,這樣一來,省時又省力。
福州船廠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福建臨海,航海事業發達,經驗富足;泉州曾是前朝最大的造船基地,故福建的能工巧匠數量極多,技藝超群,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優。
福州船廠的規模僅次於京城的龍江船廠,而京城船廠的根源也源於閩地,許多優秀的匠人都是從福州船廠征調去的。
因本朝的禁船運動和海禁,福建的造船工匠和技藝大量流失,又加之京城抽調最優秀的工匠,故此福州船廠每年出產的船隻規模與數量都極其有限,這才連各衛所的船隻都供應不上。
但縱是這樣,也令莫盡言向往了許久,畢竟這是官船廠,造任何船都是合理合法的,且人力財力富足,不像私人造船那樣捉襟見肘。並且一個造船廠再沒落,也必定會有身懷絕技的船匠師父,會有他人所不及之處。
俞思冕一行人進了船廠,便有船廠的小官員迎上來,要給俞思冕作向導。
莫盡言看著俞思冕道:“俞大哥,我們能不能自己看?”
俞思冕便對那官員道:“不勞煩周大人了,您給我們找個熟悉地形的小廝帶路便好,我們自己隨便看看。”
那姓周的小官忙叫了個伶俐的小廝過來帶路,自己則走了。
莫盡言進了船廠,就好似魚兒進了水一樣,一個接一個作坊看過去。
到底是船廠,生產規模不是他人所能及的。每類船都是批量製作的,故船廠的分工也極其細致,比如有專門加工木料的作坊,船匠師父將各種木料的規格數量都注明,木料作坊便按要求加工木料;有專門做船篷的、專門做船帆的、專門油漆的、專門做纜繩的作坊;還有專門的鐵作坊,生產船上所需一切鐵器,如錨、鐵釘等。
所有作坊都井然有序,各司其職,一切目標都是為了船的成型。
莫盡言看著這些,想起自己做船,那完全就是小打小鬧,那種情況下,三個月做完八艘船,效率實在是太低下了。若是照這種管理經營方式,一個月都不止造八艘船呢。
莫盡言的主要心思還是放在參觀船隻上,畢竟隻有完整的船隻,才能看得出這些船的優點和缺點。
船體加工作坊是設在水麵上的,各式配件準備好之後,全都運送到這裏來,由老船匠們負責裝配好,這是造船的最後幾道工序,隻要組裝好了,漆上桐油和生漆,等船陰幹之後,便可以入水了。
莫盡言到作坊的時候,正趕上船匠們在組裝一艘戰船。這船差不多都快組裝完了,莫盡言問俞思冕:“俞大哥,可以上去看看嗎?”
俞思冕對小廝道:“你去同船匠師傅們問一聲,看可不可以參觀一下。”
那小廝去得很快,馬上又回來了:“林師傅說,船還沒裝好,不能上去,隻能在下麵看看。”
莫盡言有些遺憾,但是也並沒有說什麼,而是沿著船轉了一個圈,回過頭來對俞思冕說:“俞大哥,這船太高了,似乎並沒有設披水板,隻怕在風浪中不太穩妥。”
“小莫,依你的看法,這船設計得有缺陷?”俞思冕問道。
這話說得不算小聲,周圍正在忙碌的幾個船匠師傅都聽見了,一個三十來歲的年輕師傅看了莫盡言幾人好幾眼,頗有些不滿道:“不要不懂裝懂,這是我們林師傅設計最新型戰船,頭前已經有一艘下水試驗過了,最穩妥不過了,哪裏有什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