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欽差(1 / 3)

莫盡言剛想擺手說不必。林師傅就已經答話了:“這是應該的。這船模就交給我保管吧,保準分毫不差交還到小莫手裏。”

莫盡言笑笑:“其實這船模雖已做出來了,我也隻是做了初步計算,至於真正可行不可行,還需要大家幫忙論證一下。”

林師傅道:“這個無需擔心,小莫你既然將它帶來了,這說明這船的建造已經進入了初步環節,餘下的,就都是細節問題了。”

俞思冕問道:“這船若是要造出來,大概需要多久?”

林師傅道:“若是順利,兩三年便能完工。”

俞思冕嚇了一跳:“怎會需要這麼久?”

莫盡言在一旁補充道:“這船是從未建造過的大船,船的龍骨要比以前的大許多,船廠必定沒有事先預備的,所以要另行準備,而風幹木材是需要時間的,兩三年時間能夠造出萬斛船,都是很順利的了。”

俞思冕歎息道:“真是隔行如隔山,沒想到造船這般不容易。以後讓將士們對船隻要多加愛護才行。”

林師傅道:“多謝俞大人體恤。大人和小莫在船廠多留幾日吧,這幾日我們抓緊時間研究一下小莫的船模,有什麼問題我們好及時與小莫溝通。”

其實按說,造這麼大的船,莫盡言作為主設計者,應當是全程參與才對,隻是從船廠的角度考慮,卻不能讓他一個外人過多參與,這一方麵是怕上麵知道了問責,二是他們也不願讓莫盡言搶了主功。

其實莫盡言對能不能署自己的名倒是無所謂,而俞思冕卻覺得他們不圖利,這屬於自己的名還是要一點的,將來千秋萬代之後,眾人皆成了一抔黃土,起碼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在世人的記憶中長存。

四下無人的時候,俞思冕對莫盡言道:“這萬斛船是朝廷要造的,看樣子朝廷要在海事政策上有所變化,隻是不知道是好是壞。”

莫盡言奇道:“朝廷若是不禁海了,這豈不是好事?”

俞思冕苦笑了一下:“若是取消海禁,自然是好事。我擔心的是今上雄圖大略,準備向海外擴張。”

莫盡言皺起眉頭:“要打仗嗎?”

俞思冕搖搖頭:“隻是我的猜測,也未必會。畢竟本朝立國才幾十年,百姓的生活才剛剛穩定,國力遠算不上強盛,今上若有韜略,不會作這等冒失的決策。也許是我多慮了,沒準真會是開海禁呢。”

莫盡言將手放在俞思冕手背上:“別擔心,我們往好的方麵去想,沒準真是要開海禁呢。”

到達船廠的第二天中午,俞思冕和莫盡言吃過飯,兩人結伴在船廠裏散步。已是深冬之際,船廠大院裏草木凋零,自橫斜的樹枝間望過去,天色蔚藍,陽光鋪灑下來,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人也懶洋洋的,像貓兒一樣慵懶。

但是船廠裏卻是另一番景象,此際正是造船的旺季,各個作坊都丁丁當當地響成一片,忙得熱火朝天,絲毫看不出冬天的跡象來。

莫盡言興致勃勃地沿著各個作坊看過去,有時候還親自去參與兩下,刨個木頭,在鐵器作坊裏輪上兩錘,頓時覺得渾身暖烘烘的,寒意全消。

船廠範圍極廣,沒兩個時辰走不完。俞思冕陪著莫盡言遛彎,也不嫌麻煩,一直甘之若飴,任勞任怨。

他倆轉到纜繩作坊附近,進去看了一會兒纜繩製作,出來的時候碰上一個人,那人長身玉立,身形偉岸,長得白淨無須,滿臉和氣,使人一見便心生親切感。

那人一見他倆出來,便迎上來問道:“敢問二位,我方才自細木作坊出來,想去船體裝配坊,不料卻迷了路,還有勞給指個路。”他一開口,竟是滿口的北地口音,比俞思冕的京城口音還要往北去,隻是聲音略有些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