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1 / 2)

偉大的正義是屬於我們的,因為“對於必需戰爭的人們,戰爭是正義的;當除了拿起武器之外就毫無希望的時候,武器是神聖的。”——摘自《君主論》

豐收之年長月第二十日,阿勒克圖星,極光基地地下空間站。

距離上一批逃生艙發射已過去兩個小時,巨型的地下空間站內,兩百個逃生艙均已在蜂窩狀的發射點就位,等待技術人員最後一輪的檢查;另一側,醫務人員為精心挑選出的幸存者——“火種”們逐一進行身體檢測,以期能夠增加些許他們在接下來遙遠旅程中存活下來的概率。空氣被緊張與不安的氣氛狠狠壓縮,凝重得令人難以承受。

“距離發射還有十五分鍾。”中控電腦冰冷的聲音響起,登艙的時間到了。

麗莎深吸了口氣,跟隨著其他“火種”的腳步向逃生艙走去,纖細的身體被救生衣緊緊包裹,讓她的呼吸略有不順,但麗莎仍然維持著優雅的姿態,將頭顱高高揚起,保持著阿勒克圖星貴族應有的尊嚴。即使在基因工程已經日趨完善的阿勒克圖星上,麗莎美麗的臉龐仍然是出類拔萃、遠近聞名的,如果沒有這場浩劫,身為獨女的她,本應享受眾人的寵溺與關愛,而不應像現在這樣,作為文明延續的希望被塞進逃生艙,向播撒種子一般被丟進茫茫太空。

“我是火種,在我族危難之時被點燃,以文明為源,以勇氣為引,勢必將我族的榮耀燃編銀河。”隊伍中,有人唱起“火種”的口號,麗莎和其他人也受到了感染,拋開雜念,情緒激昂地隨著念道,“燃燒至銀河邊緣,燃燒至恒星之核,敵人將被消滅,汙染將被淨化,阿勒克圖將浴火重生!”

“火種計劃”,也被戲稱為“看不到希望計劃”,是十五年前由戰略部的一名先鋒領袖提出的,旨在遇到最壞情況下能將阿勒克圖人所創造的輝煌文明延續下去。不過正如一句諺語所言,“永遠不要第一個打退堂鼓”,這項計劃在被搬上台麵後遭到了從上到下一致的抨擊,就連先鋒領袖本人也差點被以反種族罪而處死(最後是靠幾位司令聯名求情才保住了小命)。那個時候,高傲的阿勒克圖人仍然堅信依靠高科技的武器,可以將汙染者從宇宙中抹殺。直到經過“帆之星戰役”後,主戰場全麵失敗,“火種計劃”才又一次被重新提及。

大型艦隊的逃亡會吸引到敵人的注意力,但小型的逃生艙則不然。於是,十萬個阿勒克圖人被挑選出來,作為“火種計劃”的幸存者。他們中,有科學家、政治家、金融家、士兵、曆史學家等等幾乎各個行業的人才。按照計劃,這些人將作為文明的“火種”被冷凍,塞入逃生艙,分批向不同的目的地起航,逃離汙染者的控製範圍,然後通過電腦尋找適宜生存的行星,重新蘇醒,繁衍後代,延續文明。但由於戰爭耗費了大量物資和人力,當這項計劃真正開始實施時,所剩資源隻夠支持原計劃的五分之一,換句話說,十萬人被“精簡”成了兩萬人。麗莎,由於家族的顯赫,外加上她在藝術領域的特殊貢獻,“有幸”成為了兩萬人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