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失去方向
“怎麼樣?”其實,這句話問得有些多疑,如果有情況的話,韓玲玲和周穎早就到辦公室來了。她們的心情和歐陽平一樣著急。
“隊長,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和‘7。31’案相關的電話。”韓玲玲道。
“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隊長,你們回家休息去吧!一有情況,我們就打電話給你們。”
“我和大羽今天晚上就不回去了。我們在辦公室,有情況喊我們。”
“不知道老嚴和李文化那邊情況怎麼樣了?”周穎道。
“我們留下來就是為了等他們倆,希望他們能帶點消息回來。”
歐陽平和劉大羽是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的,“7。31”凶殺案看似簡單,實則不然。所以,不會這麼快就有線索。都市頻道僅限於本市,如果受害人不是本地人——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那麼,知情者如何能知道呢?
所以,找尋目擊證人的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樓下傳來了汽車的聲音,此時是十一點鍾左右。
不一會,李文化和嚴建華上樓來了,他們帶回來兩個喜憂參半的消息。
兩個人提供了如下的情況:
一個人是鞋匠劉師傅,劉家三代人都在西站東街修鞋,他是這樣說的:今天下午五點多鍾的時候,有一輛麵包車在石凳附近停了一會,停了多長時間,不知道,汽車走了以後,石凳旁邊多了兩個皮箱。這兩個皮箱是不是從麵包車上卸下來的,不敢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汽車來之前,石凳旁邊沒有皮箱。劉師傅坐在鞋匠店的門口,一邊修鞋子,一邊不時地抬起頭來看馬路上和廣場上的西洋景,這是他幾十年的不斷重複的動作。石凳距離他的鞋匠店隻有十一二米的距離,所以,公園廣場上的樹和石凳早已定格在他的視野之中,眼前會發生很多事情,人物也會不斷變化,唯一不變的是背景。
歐陽平和劉大羽也曾拜訪過劉師傅的鞋匠店,當時,劉師傅回家吃晚飯去了,在店裏是他的徒弟,剛接替劉師傅不久。他自然什麼東西都沒有看見。
那麼,劉師傅對這兩麵包車熟不熟悉呢?
劉師傅的回答是:不熟悉,在公園廣場上,確實有幾輛麵包車和貨車,劉師傅都認識。至於這輛車的牌照,劉師傅沒有在意。如果不是發生這個案子,劉師傅可能還想不起這些來呢。
至於麵包車的顏色,經過劉師傅認真回憶,終於想起來了:銀灰色。劉師傅還提供了一個比較重要的細節:這輛麵包車的後窗玻璃上有六個字:“此車低價出售。”白紙黑字,字是用毛筆寫的。
根據鞋匠劉師傅提供的情況,這兩個皮箱極有可能是從這輛銀灰色的麵包車上卸下來的,公園廣場的對麵,就是西站進出口——出了火車站的進出口,東邊就是十幾家商鋪,汽車橫在石凳前麵,正好可以擋住人們的視線。果真如此的話,凶手和被害者很可能是本地人,凶手把皮箱放在火車站前麵的廣場上,其目的就是要將警察的注意力吸引到鐵路線上——凶手的指向性非常明確。
上哪兒去找這輛銀灰色的麵包車呢?也許有人會說,那輛麵包新車的後窗玻璃上不是有“此車低價出售”六個字嗎?遺憾的是,李文化和嚴建華在西站附近的馬路上看了三輛這樣的麵包車,上麵都有“此車低價出售”六個字。這種麵包車大部分是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