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2章 走進祠堂(2 / 2)

“是啊!沒想到一個小小的祠堂,就有這麼多的門,好像祠堂裏麵藏著什麼奇珍異寶似的。”左向東道。

“這我們倒沒有注意,不過,毛家祠堂的門確實很多,到裏麵,你們就知道了。毛家祠堂也有禮堂,就在這個圓門裏麵。要不要進去看看,我看這個上麵很危險。”

“勘查過現場以後再到各處走走。”

“行。”

穿過一片竹林,十幾米處有一堆亂石斷磚,有半人多高。上麵稀稀疏疏地長了一些灌木和雜草。有些磚石上還有一些土。

“這是什麼地方?”

“歐陽隊長,這堆磚石的下麵有一口深井。”

“深井?上麵為什麼要堆上這麼多的石頭呢?”

“聽小鎮上上了年紀的老人說,這口水井裏麵跳下去好幾個女人,很不吉利,後來就被蓋上了。什麼時候蓋上的,誰也不知道。你們看——這就是井沿。”

魏所長所指之處果然有一個若影若現的弧形井沿。從磚石堆的大小和井沿的弧度來看,這口井是一口很大的井。毛家祠堂的鬼故事,相當一部分可能就和這口井有關。

距離水井十幾米遠——東西兩邊,靠牆的地方各有一排房子,每一排有六間,但屋簷已經坍塌,廊柱已經傾斜,柱子上有刀砍斧鑿的痕跡,砍鑿過的地方還能看到一些字的筆畫;屋頂上的瓦所剩無幾,露出房梁和椽子,這些房子少窗無門,顯然已經被廢棄多年,雜草已經長到屋子裏麵去了。

正麵是一個比較氣派高大的建築物,門頭上方一米左右的地方掛著一塊匾,上麵有兩個渾圓遒勁的大字:“積堂”。

“歐陽隊長,這就是‘積善堂’。”

“怎麼少了一個‘善’字?”韓玲玲道。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中間這個‘善’字被紅衛兵用斧頭砍掉了。”

“為什麼?”左向東有些不解。

“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非常混亂,很多事情很難按常理來推斷。你們看——那邊的廊柱上原來都是字,也被砍掉了。”

陳警官說的是事實。

陳警官說的沒錯,毛家祠堂的門確實多,“積善堂”的帶窗門一共有十六扇,這些門雖然東倒西歪,色退形翹,但門窗上麵的木雕和鏤空圖案卻十分考究。

在這個高大建築物的西邊有一條一眼望不到頭的、曲折幽深的巷子。

“魏所長,這條巷子通什麼地方?”

“巷子的盡頭是一個門,門外是樹林。等勘查完現場之後,我陪你們到後麵看看,樹林很大——院牆後麵是一座山。”

“魏所長,這個祠堂的產權屬於誰?”

“屬於房管所。毛家已經沒有後人了。”

“有沒有在毛家做事的人?比如說像李得貴這樣的人?或者他們的後代。”

“有啊!有一個姓茅的。”

“姓毛?”

“不是毛主席的毛,是茅草的‘茅’,叫茅長寬,聽說他家祖上在毛家祠堂做事。”

“茅長寬在什麼地方工作?”

“在澡堂,是個跑堂的。今年七十歲左右。”

“隻有這家姓茅的嗎?”

“過去,小鎮上有不少人在毛家做過事,做一些深入的調查,應該能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