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拭目以待
彭、包二位教授也上來了,他們上來,不僅僅是欣賞九件珍寶的,他們是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的。歐陽平和同誌們先前所看到的密室裏麵的高台,其實是一個被完全封閉起來的棺槨。西屋下麵不是一個普通的墓室。就形式和規模而言,他和包教授都沒有見過。
“這些東西肯定是墓室的隨葬品。”彭教授道。
“彭老,棺槨裏麵還有隨葬品嗎?”一位年輕一點的專家問。
“我們馬上全部下去,歐陽隊長,你派兩個人跟我們下去,再派兩個工人,帶上撬棍和鐵鍬,棺槨的蓋子非常重,沒有撬棍肯定不行。”
“棺槨裏麵還會有東西嗎?”趙小鵬道。
“彭教授,您是說棺槨還沒有完全腐爛嗎?”
“隻是部分腐爛,棺槨進行了防潮處理,這種技術就是在今天,也是非常先進的。”
“底下簡直就是一個地宮,和一般的墓室完全不同。”包教授不無誇張地地說。
“還愣著幹什麼呀!走,下去看看。”彭教授道。
馮局長看了看手表,時間是十點一刻。
七位專家都下到墓室裏麵去了,歐陽平和左向東也下去了,還下去了兩個工人,一個是汪工頭,一個是小五子。其他人在上麵接應。彭教授的意思是,隨品應該集中在棺槨裏麵,隻要打開棺槨就行了,所以,用不著下去太多的人。必要的話再增加人手。
至於整個地宮,安排一個人繪製出一個立體的三維圖就可以了——彭、包二位教授都覺得這個地宮非常特別,對於研究南唐時期的殯葬製度很有參考價值,
“果然是一個地宮。”歐陽平見過二龍山的公主陵寢,和眼前這座陵寢相比,差別大了去了,整個地宮的朝向是背西麵東,整個地宮由兩個部分組成,棺槨所在的地方,是一個長方形的拱頂墓室——洞口就在拱頂的正中位置,北、東、南三個方向,分別有一個拱頂門,每一個拱頂門都有一人高,走出拱頂門,是三個圓形的墓室,頂部為穹窿型。三個圓形墓室之間有拱頂門相連。墓室裏麵全部為青磚所砌。在地宮的東麵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應該是地宮的入口。所以,這塊石頭應該是一個門。
腳踩在地上,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歐陽平蹲下身體看了看,腳下麵是一層木炭和青灰——青灰在會的作用下已經成糊狀,左向東用鞋頭蹭了一下,腳下出現一個小坑,又在上麵使勁蹭了一下,坑更深了,坑下麵是青磚,木炭的厚度在三四公分的樣子。
兩個工人在彭教授的指導下,正在用撬棍撬棺槨的蓋子。借著這個機會,歐陽平和左向東滿足了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在地宮內外轉了一遍。
公主墓並非傳說,地方誌上麵所記載的內容是一段真實的曆史事件。公主湖和公主橋也不是小鎮人杜撰出來的,而是一段真實的曆史的佐證。
棺槨被包裹在一個長方形的封土層中間,彭教授說,棺槨外麵的封土除了一般的粘土以外,最主要的材料是石灰,還有一些頭發,三樣東西混合在一起,既結實,密封性好,而且能吸釋空氣中的水分,棺槨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完全得益於這種防潮技術。
“照這麼說,石灰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左向東問。
“石灰在我們中國有上千年的曆史了,最早是土法人工燒製出來的。”
封土層的厚度有六十公分左右。棺槨被嚴絲合縫地鑲嵌在裏麵,封土層的周圍有一層五六公分高的土堆,應該是從棺槨上方挖下來的。這能說明什麼問題呢?彭教授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棺槨已經被人動過了,但棺槨裏麵應該還有東西,有什麼根據嗎?根據是棺槨的蓋子依然四平八穩地蓋在棺槨上麵,如果棺槨裏麵的東西沒有了,拿走東西的人就沒有必要將棺郭的蓋子放回原處,也沒有必要把墓室的出口封好。根據地宮的形式和規格以及墓主人特殊的身份地位來判斷,棺槨裏麵的隨葬品應該不在少數,盜墓賊——我們姑且把他稱之為盜墓賊——他不可能一次出手這麼多的文物,把東西放在這樣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宮裏麵,不是更加保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