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8章 現場屍檢記錄(1 / 2)

第348章 現場屍檢記錄

不久,燕王朱棣在北京發動“靖難”之變,並很快攻入南京,登上皇位,建文帝死因不明,一說死於大火,一說遁入民間。朱棣對朱標的後人趕盡殺絕,永樂四年,東陵發生一場大火。東陵毀於一旦,這和朱允炆的失蹤成了曆史之謎。

今天,東陵所有的建築物已經不複存在,但下麵的地宮還在,以東陵廢墟遺址的麵積和規模來看,地宮的規模恐怕不亞於朱元璋的明孝陵。

這些內容可能和眼下的案子沒有什麼關係,既然我們的故事觸碰到了這個地方,筆者就順便提一下。

湖邊聚集了很多人,絕大部分都是遊客,除了三個垂釣者之外,還有兩個中山陵園管理處的兩位同誌。

人群讓開一條路,一個五十歲左右的男人迎了上來,他就是報案人,名字叫蔡東明,另外兩個垂釣者,一個叫劉大山,一個叫章有為,兩個人的年齡都在六十歲左右。兩個人的頭上都戴著一頂太陽帽。報案人蔡東明的頭上戴著一頂鴨舌帽。三個人的臉色黑黝黝的,一看就知道是老釣魚的。

歐陽平和和五個人一一握手,另外兩個人是中山陵園派出所的同誌,一個叫馮培,年齡四十歲左右,一個叫李智,年齡三十幾歲的樣子。

距離湖邊兩米左右的地方,躺著一具屍體,屍體上身穿黑色本裝對襟衣服——紐扣是布做的——衣服上橫七豎八地纏著一些水草,下身穿一條黃顏色的褲子;一隻腳上有鞋子,一隻腳上沒有穿鞋子,鞋子是高幫解放鞋,沒有穿鞋子的腳上穿著一隻灰色的絲襪,絲襪裏麵的內容不甚豐富——腳上的軟組織已經腐爛。死者的頭發很長——性別要屍檢之後才能確定,臉已經麵目全非,隻剩下一個橢圓形——但不規則的臉部的輪廓,屍體和湖邊之間兩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些淤泥和水草。

那麼,三個釣魚的人是怎麼發現這具屍體的呢?這要歸功於一條大鯉魚。

三個人的敘述如下:

眼瞅著太陽就要落山了,三個人互相招呼著收拾家夥,蔡東明和劉大山相繼收杆,可章有為仍然無動於衷,原因是他的魚窩裏麵一個勁地冒魚泡,是那種比芝麻大一點,比綠豆小許多的小泡泡。蔡東明和劉大山走到章有為的跟前,根據經驗,隻有鯉魚才吐這種小泡泡。按照泡泡的密集程度和出現範圍,應該是一條大鯉魚。

章有為所在的位置在懿文湖的西岸,這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所謂偏僻,就是距離東陵主幹道比較遠,又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這裏雜草灌木叢生,岸邊高低不平。

菜東明和劉大山不再催促,他們一邊抽香煙,一邊目不轉睛地望著魚浮子。

沒有一點風,湖麵平靜異常,但魚浮子和魚線卻蕩漾得比較厲害,這說明水下麵有大魚在活動。

突然,白色的魚浮子點了幾下,然後慢慢向下移動。

章有為用力拎了一下魚竿,魚線頓了一下,然後迅速下沉,接著向前移動,水麵上突然出現一些漣漪和漩渦。不出所料,果然是一條大魚——一般的魚是弄不出這麼大的動靜來的。

轉瞬之間,魚竿的頭部沒入水中。魚線的長度是六米。

章有為的手上感到很沉。他用力將魚竿挑起。

三個人都驚呆了,隨著魚線的快速上升,水麵突然翻騰起來,看不見魚的身體,隻能看到魚鰭和尾巴,魚鰭的長度在八十公分左右,除了魚鰭之外,還能看到魚鰭兩邊幾片橙黃色的魚鱗,這是一條大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