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6章 尋覓蛛絲馬跡(2 / 2)

此人出家之前是做什麼的?

挑高籮。

這也就是說,朱恒沒有正兒八經的營生。

告別老人之後,劉大羽一行去了靈穀寺。

劉大羽一行四人趕到靈穀寺的時候,靈穀寺的大門已經關上了。

劉大羽敲了兩次門,才敲來了一個年輕的僧人。

劉大羽說明來意之後,這個年輕的僧人將他們領進了方丈禪院。

劉大羽一行在方丈禪院的台階下麵等候了一兩分鍾,然後被領進了大門,走進一間禪房。

禪房裏麵的光線非常暗淡。禪房裏麵坐著一個老和尚。他示意大家坐下說話。

找智弘禪師,必須得到方丈或者住持的同意。無巧不成書,原來住持就是智弘禪師。

“貧僧就是智弘,施主,你們有什麼事情,就請問吧!”

年輕的僧人躬身退出禪房,並掩上禪房的門。

“敢問住持,您原來是孝感鎮人嗎?”

智弘禪師異常平靜地望著劉大羽的臉:“施主是如何曉得的?”

“我們從孝感鎮來,我們在孝感鎮聽說了一些事情,特地趕來見您的。”

“所為何事,不妨直言。”

“我們在東陵的懿文湖和墓室裏麵發現了三具屍體,死亡時間在五個月左右,根據現場勘查,這三個人應該是死於同夥之手。”劉大羽本來是想說“死於盜墓賊之手,”這三個人很可能就是盜墓賊。”因為,智弘禪師——朱恒的家庭有盜墓的背景。所以,劉大羽繞了一個小彎子。

“你們用不著回避什麼,實不相瞞,我的祖父和父親從事的就是這個營生,也許是報應吧!五十幾年前,我家遭遇了一場天火,佛祖眷顧我,讓我逃過一劫,後來,我就到這裏來削發為僧了。”智弘禪師一點都不避諱,這完全出乎劉大羽的意料——那畢竟是一段不光彩的曆史。

“我們到這裏來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問問您:在孝感鎮,還有沒有其它人家以此為業呢?”

“除了我們朱家,馮老四以前幹過這個,還有他爹。”

“馮老四現在的年齡有多大?”

“和我差不多吧——比我小兩歲。”

“他們從事什麼職業?”

“無業。”

“那麼,他們的後代都在幹什麼呢?”

“馮老四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大兒子是一個癱子;老二在中山陵陵園管理處工作;三個女兒早出嫁了。”

“老二叫什麼名字?”

“叫馮培。”

劉大羽對這個名字有印象,他不就是陵園管理處派出所的馮培嗎!這也太巧了吧!

韓玲玲打開談話記錄,同誌們和李老四接觸過,他在談話中隻字未提盜墓的事情,他甚至否認孝感鎮有人從事盜墓的行當。奇怪的是,孝感鎮的人都否認這一點。捏泥人的邊大爺應該知道一些情況,他為什麼不說呢?

智弘住持還告訴劉大羽,他們朱家和李老四是安微鳳陽人。

臨分手的時候,智弘禪師特別強調:在孝感鎮,沒有人知道朱李兩家是幹什麼的。知道這個秘密的就隻有他一個人。這大概就是邊大爺讓同誌們來找朱恒的原因吧!

薛老黑所言不虛,孝感鎮果然有人從事盜墓勾當。馮培進入了同誌們的視線,此人在在陵園管理處派出所工作,他有機會,也有足夠的時間接觸東陵遺址。這完全符合歐陽平先前的基本分析:盜墓賊一定熟悉整個紫金山,尤其是東陵遺址的地形地貌。馮培就符合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