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進入中國從事間諜活動(2 / 3)

“不過,”土肥原突然話鋒一轉,道出了他的新想法。

“擊敗吳佩孚指日可待,但把華北作為我日本帝國拓展大業的基礎,其實現之日還為時尚早。且不說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中國人不答應,英美各西方列國也不會允許我大日本帝國在華北建立霸業。我們的前輩川島先生、頭山滿先生均失敗於此。我以為,應先把已有一定基礎的東三省建為牢固的基地,嗣後才可向華北拓展。”

阪西立即追問下去:“目前,土肥原君認為帝國對奉係的謀略重心應該是……”

“繼續壯大奉係的實力,直至打敗直係吳佩孚為止。”土肥原一板一眼地說道,眼睛裏射出了幾束凶光,讓人不寒而栗。

“好!好!”阪西晃著滿是白頭發的腦袋,說道,“我最寄厚望的,莫過於你們兩位了。我大日本帝國的興盛大業,就落在你們肩上了。土肥原君,為了實現你的計劃,參謀本部想請你出任張作霖的顧問;多田君,派你去駐華使館處工作,你們兩位有什麼意見嗎?”

“聽從將軍的安排!”兩人挺直了腰,一齊回答。從此,土肥原脫離了阪西機關,開始獨立從事間諜活動,但是他並沒有如願做上張作霖的軍事顧問。張作霖身邊的首席私人顧問町野武馬,極力反對張作霖收留土肥原這個關東軍的骨幹分子,町野本人則處處以日本帝國政府代言人自居。町野私下多次挑撥張作霖與土肥原的關係,說土肥原是個十分跋扈的人,與他合作,於事無益。張作霖聽信了町野的話,向日本當局提出異議,要求更換軍事顧問。最後,另一個分化老手本莊繁代替了土肥原。土肥原的第一步棋落空了,然而他不死心。1925年,此時的張作霖躊躇滿誌,春風得意,仿佛中國馬上就是他一個人的了。因為此時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已被他打敗,而馮玉祥勢力又弱,天下勢力最強的也莫過他張作霖了。

奉軍所到之處橫行不法,為所欲為,激起了廣大群眾的激憤,也引起了其他軍閥的不滿。1925年下半年,各派軍閥掀起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反奉運動。正在這個節骨眼上,奉係軍閥內部又發生了郭鬆齡倒戈反奉事件。

郭鬆齡手握奉軍精銳部隊,他的反戈一擊,使張作霖驚恐萬狀。

1925年11月30日,張作霖發出對郭鬆齡的討伐電,聲稱郭鬆齡與左派聯合行動,“欲使中國赤化”,並以80萬元懸賞郭的頭顱。同時,為了延緩郭鬆齡的行動,他又將楊宇霆免職,並請駐奉日本總領事內田轉達郭鬆齡,說要他和平交出軍權。

郭鬆齡沒有中張作霖的緩兵之計,全力進軍。不久,取得連山戰役的重大勝利。

12月5日,郭軍占領了錦州。奉軍繼續潰敗。

在這種情況下,在東北有著巨大利益的日本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了。張作霖已搖搖欲墜,他的地位是否保得住,郭鬆齡的倒戈能否成功,一切全係於日本的態度。

張作霖深知這一點。他暗中派楊宇霆到大連勾結日本關東軍。郭鬆齡也深知這一點。12月1日,他致電日本公使芳澤,聲明“凡兩國條約上的權利,一律尊重”,要求日本“嚴守中立”。但他同時指出:“在本軍舉事之後,抵奉以前的軍事時期,東省政府或張氏個人與外人所訂新契約,均不能承認有效。”土肥原更是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這件事發生在東北,已經引起了人心浮動,如果造成進一步的動亂,將直接威脅日本的權益。以前日本人扶植張作霖建立起來的奉係軍隊,很有可能成為互不相讓的若幹支擾亂社會治安的部隊。要知道,日本在滿洲,可是住著數十萬僑民,經營著以滿鐵為代表的各種事業,投資數額巨大。他更擔心的是,郭鬆齡很可能與俄國人有聯係。這種擔心不能說沒有一點理由。當時日本人在滿洲最擔心的就是蘇聯的勢力,而與郭鬆齡結盟的馮玉祥與蘇聯關係密切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如果蘇聯此時與郭鬆齡策應,乘此機會,侵略北滿,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土肥原曾遭到過張作霖拒絕他做軍事顧問的冷遇,說心裏話,他對張作霖也不十分感冒。但是日本在東北的巨大利益,容不得他把個人好惡摻雜進去,他要做的是對日本帝國的利益負責。他決定親自出馬,到張作霖府上走一趟。張作霖一改往日盛氣淩人的口氣,歎了一口說:“我平日對部屬疏於管教,才落得今日這般結局,這也是我自己一手釀成的,怨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