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4月9日,在法西斯德國軍隊占領波蘭之後的第六個月,被勝利所鼓舞的德國海軍竟無視強大的英國艦隊,以2艘戰列巡洋艦、1艘袖珍戰列艦、7艘巡洋艦、14艘驅逐艦、28艘潛艇的兵力,掩護3個師的陸軍,不遠千裏,同時在挪威各主要港口登陸,配合當時在挪威各主要城市著陸的空降部隊,完成了代號為“威塞演飛”的占領挪威作戰的最初戰鬥行動。
而英國皇家海軍預先對德國海軍這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最大規模作戰行動,竟然毫無察覺和防範。
德國海軍之所以能夠達成這一大規模作戰行動的突然性,原因是多方麵的:英國政府當時推行的姑息政策、寬闊的北海和挪威海海區惡劣的氣候等,都為德軍的成功提供了條件。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德國海軍情報機構當時根據破譯的大量英海軍密碼電報,全麵摸清了英軍的臨戰部署、調動、作戰企圖等重要情況,並適時在入侵挪威前製訂和實施了調虎離山之計,從而對戰前迷惑英軍,隱蔽登陸企圖、時間和地點,進而贏得整個作戰行動的成功,起了關鍵的作用。
正如英國海軍部“潛艇追蹤室”副主任帕特裏克·比斯利少校在1977年所寫的一篇題為《英國海軍部作戰情報中心與大西洋戰役》的論文中談到的那樣:
德國海軍的8B機關早在戰前就破譯了一些有關英國海軍行動和作戰的密碼。盡管當時德國人從未把所有的電報都譯出來,而且破譯過程中延誤時效也相當嚴重,但這已經使他們在挪威戰爭期間受益匪淺。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所需要的鐵礦石很大一部分來自瑞典,而且主要是通過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港轉口運輸。
早在1939年9月19日,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就迫使內閣接受了他提出的“在挪威領海布雷,阻止中立國挪威從納爾維克港向德國運送瑞典鐵礦石”的提案。
1940年3月,丘吉爾在內閣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在挪威登陸的作戰計劃,然而這一計劃卻由於英國政府內部綏靖分子的阻撓而未能付諸實施。
與此同時,鑒於挪威重要的戰略地位,1939年10月,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在一份報告中向希特勒提出:英國海軍一旦封鎖和占領挪威,將給德國造成巨大的軍事和經濟壓力。
1940年1月,希特勒明確指示德軍總參謀部製訂入侵挪威的計劃。
2月16日,一艘從南大西洋向德國運送英國戰俘的德國商船“阿爾特馬克號”在挪威水域被英艦截獲,加上英法宣布於4月8日之前在挪威沿海布雷阻止德國從納爾維克港運輸鐵礦石的聲明,最終導致了德軍入侵挪威的軍事行動。
實際上,早在入侵挪威前幾個月,德國海軍情報機構的密碼破譯部門,就從截獲到的一份英國海軍電報中得知了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製訂的關於在挪威納爾維克港布雷,進而占領該港,切斷德國鐵礦石運輸的計劃。
同時,德國海軍情報機構還通過密碼破譯,獲悉了英國海軍在北海和挪威海的兵力部署及作戰企圖的情報。
從戰後公布的德國海軍情報局資料看,該局在1940年3月13日發出的一份電報反映出:這一天,密碼破譯部門破譯了英國海軍部命令其驅逐艦隊歸屬本土艦隊總司令指揮的密電。柏林方麵注意到驅逐艦隊力量的加強和集中,在斯卡帕弗洛的皇家海軍艦隊的行動是這一戰區重要的敵對行動。
此外,無線電偵察單位再次成功地以破譯密碼的辦法截獲了英國潛艇新部署的詳情。他們判斷同以前觀察到的北海潛艇分布情況相反,今天在斯卡格拉克有15艘英國潛艇整裝待發……這或者是為了從側翼保護己方計劃在挪威發動大規模登陸行動,或者是已發現了德方的一些準備行動,害怕德國攻打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