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到家,對父親說:“爹,那些當官的太可惡了,百姓們生活得如此艱難,他們卻不管不顧。”
父親趕忙捂住他的嘴:“孩子,莫要亂說,小心惹禍上身。”
但張獻忠的心中,已經種下了一顆想要改變這世道的種子。
盡管父親一再告誡張獻忠莫要多管閑事,可他在讀書時,還是忍不住對那些不公之事仗義執言。
有一次,學堂裏的富家子弟欺負一個貧寒的同窗,不僅搶走了他的書本,還對他拳打腳踢。張獻忠看到後,怒目圓睜,挺身而出:“住手!不許欺負人!”
富家子弟斜睨著他:“你算什麼東西,也敢多管閑事?”
張獻忠毫不畏懼:“朗朗乾坤,豈容你這般胡作非為!”
兩人爭執起來,最終驚動了先生。先生了解事情原委後,責罰了富家子弟。
從那以後,張獻忠在同窗們心中的形象越發高大,大家都願意與他親近。
在學習上,張獻忠也愈發刻苦。他常常讀書到深夜,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虛心向先生請教。
先生讚許地說:“張獻忠,你如此勤奮好學,日後必有作為。”
張獻忠回答:“先生,我隻想多學些道理,為百姓謀福祉。”
然而,隨著他讀的書越來越多,見識越來越廣,他越發覺得這世道黑暗,百姓苦不堪言。
一次,他在書中讀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不禁感慨萬千:“若為官者都能以此為念,天下何愁不太平?”
同窗們紛紛附和:“張獻忠,你將來若能為官,定要為百姓做主。”
張獻忠握緊拳頭:“若有機會,我定當改變這一切!”
但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未來等待他的,將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道路。
張獻忠的正義之舉和勤奮好學,吸引了一位同窗女子的注意,她叫林婉兒。
一日課後,林婉兒悄悄走到張獻忠身邊,輕聲說道:“張獻忠,我很佩服你的勇氣和抱負。”
張獻忠有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不過是做了該做的事,不值一提。”
林婉兒微微一笑:“在這學堂裏,像你這般有熱血的人可不多。”
此後,他們時常一起探討書中的道理,交流彼此的想法。
林婉兒說:“我覺得書中所講的仁愛之道,若能普及,世間或許會少許多苦難。”
張獻忠點頭讚同:“隻是如今這世道,真正踐行者寥寥無幾。”
隨著相處的時間增多,兩人之間漸生情愫。
一次,張獻忠因觀點與先生爭論,心情鬱悶。林婉兒安慰他:“你堅持自己的想法沒有錯,隻是方式或許可以委婉些。”
張獻忠感激地看著她:“婉兒,有你懂我,真好。”
然而,他們的感情被林婉兒的家人察覺。林婉兒的父親是當地的一位富商,他堅決反對女兒與張獻忠來往。
他對林婉兒說:“那張獻忠不過是個窮小子,如何能給你幸福?”
林婉兒倔強地回道:“爹,我看重的是他的人品和誌向。”
另一邊,張獻忠也得知了此事,心中煩悶。他對好友說:“我雖有誌向,可如今連自己心愛的女子都無法守護。”
好友鼓勵他:“隻要你努力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定能改變這局麵。”
張獻忠暗暗發誓,一定要有所成就,讓林婉兒的父親認可自己。
隻是讀書的時候,張獻忠和林婉兒便無法在一起。
林婉兒被父親關在家中,不許她再與張獻忠見麵。她整日以淚洗麵,卻無法違抗父命。
張獻忠多次前往林婉兒家求見,卻都被拒之門外。
林婉兒的父親讓人傳話給張獻忠:“你這窮書生,別再妄想了,我女兒將來是要嫁給富貴人家的。”
張獻忠悲憤不已,在學堂裏也無心讀書。
先生見狀,勸道:“張獻忠,莫要因兒女情長荒廢了學業,你若能考取功名,或許還有轉機。”
張獻忠咬咬牙:“先生,我明白,可我心中實在痛苦。”
同窗們也紛紛安慰他。
“張獻忠,別灰心,等你有了出息,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是啊,隻要你不放棄,總有希望。”
張獻忠深知此刻自己無力改變現狀,隻能將這份感情深埋心底,重新振作起來,更加刻苦地讀書。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出人頭地,讓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