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序:雄偉壯闊的“宇宙大織錦”(1 / 3)

非常高興的,漢聲購買到了當代科幻大師艾西莫夫作品的世界中文版權,使我們有機會、以他的三大科幻係列:《基地》、《機器人》和《帝國》十四部長篇巨著和機器人短篇全集,開啟“漢聲精選世界成長文學”中的“青年拇指文庫”係列。

在漢聲“拇指文庫”各年齡層的讀物之中,兒童部分以誘導孩子進入文字世界為初階;少年部分教導他們由同齡的文學主角認識自己的身心特質;至於青少年,開始接觸並進入社會,透過文學以了解、關心社會各個層麵的情況;到了青年期,身心發展已與成人接壤,想像力和思考力應能從個人擴大到關心整個人類和宇宙的問題,也因此,科幻小說成了青年最好的讀物。

青年有夢,喜歡東想西想。科幻小說正可以拓寬青年個人的夢,成為人類集體的夢。科幻小說奠基於有條件的物質基礎,用具體推理把人類情境移往未來世界,這類文學能增強青年心靈邁進的動力,去探討人類至今在現實上尚無法逾越的經驗。而夢,始終是可以成真的,這就像人類曾有飛行的夢,飛機是其具體化的實踐,雖然其間經曆的過程非常緩慢。青年的夢,誰敢說不是他日的真實?

青年正值思考力和想像力飛躍的階段。麵對生命、人性、社會、人類文明發展,乃至於宇宙及外太空生命存在等大問題,青年藉科幻小說來個腦力大按摩,再適合也不過了、透過艾西莫天的小說,讀者大可以在另一重時空和物質條件下,探討人性將與政治、經濟、軍事等文明要素產生何等牽連及互動關係,從而對人類當今文明產生全盤的反省。由這個角度看,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是很有現實性意義的。

艾西莫夫是本世紀科幻文學的超級大師,也是舉世聞名的全能通俗作家。一般公認,他和亞瑟·克拉克以及羅勃·海萊恩,是全世界頂尖的三位科幻小說家。

猶太裔的艾西莫夫於一九二○年出生於蘇聯。童年的他隨父母移民美國。九歲時,他在父親的糖果店發現了科幻雜誌,從此迷上科幻,終身不渝。

早在四○年代初,二十歲剛出頭的艾西莫夫就醞釀著創作科幻小說的大計劃,他的秘密夢想非比尋常,是要為龐大的銀河帝國撰寫興亡史。一九四一年,他完成《基地》的第一篇故事。同年,由於他的短篇小說《夜歸》刊出,立即聲名大噪,躋身一流科幻小說家之列。

他是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畢業後任職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生化係。一九五八年由於過分狂熱投入於寫作,隻得辭去教職,成為專業作家,但校方始終保留他的副教授名銜,並於一九七九年升為教授。科學的根底加上個人興趣極為廣泛,使他的寫作不局限於科學類的數理化、天文、生物、醫學,就連人文類的文學、宗教、史地等也無所不包。艾西莫夫終生寫作不輟,直到一九九二年去世為止。他的寫作量驚人,一生編寫約近五百本書,其中包括了大量為各年齡層讀者寫的科學普及讀物。

艾西莫夫過人的博學,構成他從事科幻創作的堅實基礎:文學中的時空雖推向幻想中的未來世界,但無一不是根據真確的物質科學及人文現象而進行推理發展,因此構成了他小說中高度的預言性。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連連獲得科幻界的頂尖大獎,包括五次雨果獎及三次星雲獎等,成為他眾多著作中最受世人矚目、愛戴的作品。

在艾西莫夫長達五十年的寫作期間,屬於科幻小說的部分是間歇、緩慢成形的。令人驚訝的是,當一部部作品陸續出版問世時,讀者恍然發現:各本不同題目的書,內容彼此掩映通連。原來,艾西莫夫的三大科幻係列全部相加起來,竟渾然構成一幅由千絲萬縷筆墨文采交組成的宇宙大織錦,格局恢宏壯麗、無與倫比!

我們相信:不隻是青年會喜歡艾西莫夫,所有人都會為艾西莫夫以半世紀光陰織就的宇宙大織錦而深深著迷。《基地》、《機器人》、《帝國》三大係列及機器人短篇全集,將成為許多家庭中大家共有的珍藏,也是永遠值得從書架取下閱讀,讓心靈翱翔於銀河的好書!張係國談艾西莫夫艾西莫夫是廿世紀想像力最豐富、點子最多的科幻小說家。要介紹艾西莫夫的作品可不容易,因為他極多產,而且一輩子沒有停過筆。許多別的作家,尤其是科幻小說家,到了晚年都麵臨江郎才盡、想像力枯竭的困境,艾西莫夫卻是個特例。他似乎永遠不愁沒有靈感,總是有另一個故事要說,另一個創意要發揮,因此稱他是廿世紀科幻文學的大師,可說當之無愧。麵對這麼一位傑出的科幻小說家,我們不禁好奇,他怎麼會有這麼豐富的想像力?許多作家即使下停筆,也難免重複自己的舊作,為什麼艾西莫犬很少有這種毛病?是天縱奇才,還是他有一套特別的刺激靈感的方法?

要了解艾西莫夫,不能不從他的身世講起。艾西莫夫是猶太裔美國人,出生在俄國,三歲隨父母移民到美國。所以美國對他而言其實是異鄉,並非故鄉。百老彙有一出有名的歌舞劇“屋頂上的提琴手”,描述的正是俄國猶太人的流浪經驗。看過“屋頂上的提琴手”的人,下僅沉醉於一首首動聽的歌曲,也會同情猶太人到處被歧視迫害的遭遇。他們盡避在俄國住了幾代,仍然被視為異族,最後不得不移民美國。

“異鄉人經驗”不僅是猶太意識的主要一環,恐怕也是陶冶一位科幻作家的重要因素,因為科幻小說裏所描述的,正是異鄉人的異鄉經驗。另一位和艾西莫夫幾乎齊名的科幻小說家海萊恩的成名作,書名就叫作《異鄉的異鄉人》,絕非偶然。我們可以想像,幼年的艾西莫夫在父親開的糖果店裏工作,自己也知道是打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異鄉人,他的世界永遠和別人的世界不一樣。幼年的艾西莫夫,隻有尋找他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時他接觸到科幻雜誌,裏麵的人都和他一樣是異鄉人!他明白科幻世界和正常的世界不一樣,自成一個體係,有自己的規律甚至自己的語言。艾西莫夫發現了科幻小說,真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從此迷上科幻,終身不渝。他的經驗,也說明了為什麼不少科幻小說家和科幻小說迷,在幼年時都是不合群的孤獨小孩。美國許多重要的科幻小說家都是猶太人,因此也完全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