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享受生活的樂趣(1 / 2)

哈佛幸福課教授本·沙哈爾是深受哈佛學子們歡迎的一位老師,來選修“幸福課”的學生人數甚至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本·沙哈爾在一次吃漢堡時,總結出4種人生模式。

有一年,沙哈爾為了準備一項重要賽事,除了刻苦練習外,他還必須嚴格節製飲食,以控製體重。開賽前的一段時間,他隻能吃最瘦的肉類,全麥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比賽一結束,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愛的漢堡店,一口氣買下4隻漢堡。當也急不可待地撕開紙包,把漢堡放在嘴邊的刹那,卻停住了。因為他意識到,上個月,因為健康的飲食,自己體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漢堡的美味,很有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健康。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它們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可以說,代表著4種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個漢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隻,口味誘人,但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

第二個漢堡,口味很差,裏邊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後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即“忙碌奔波型”。

第三個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期許,即“虛無主義型”。

第四個漢堡,既好吃,又健康。這才是“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一個幸福的人一定會享受生活,也就是會為自己的健康著想,懂得享受的人,他們不會讓自己成為一個隻工作不休息的工作狂,更不會讓繁忙的工作損害到自己的健康。

西方有這樣一句話:“明天可以吃果醬,昨天可以吃果醬,可是今天不準吃果醬。”這句話道出的其實是大多數人的一種心態:為明天的果醬或昨天的果醬發愁,卻不願意把今天的果醬厚厚地塗在現在正吃著的麵包上。我們說,發愁也能愁出病來。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我們應該好好的享受今天的麵包,感受實實在在的幸福,而不要一味的為昨天和明天的麵包發愁。

有一個人,他憑借自己的努力掙得了萬貫家財,成為一位百萬富翁。但是,辛苦的工作也奪取了他的健康,在他還不到六十歲的時候,被醫生告知患有心髒病,並采取了積極的治療措施,但是危險依然存在。他醫生的囑托下,他來到一個有海灘的地方療養。

有一天,一個與富翁年齡相仿的漁夫躺在海灘上曬太陽,那個富翁看見了,便責備他說:

“這麼好的天氣,你怎麼不多打點魚呢?”

漁夫反問到:“打那麼多魚幹嘛?”

富翁說:“賣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