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屈原作品選(22)(1 / 3)

(18)代,古代指北方,或即山西、河北一帶。

(19)顥顥(hàohào),這裏形容天白而寒凝。

(20)盈,或作盈盈,指寒冷充盈極北之地。以上警告遊魂四方不可去,所謂“禁避”。

(21)荊楚,楚國別稱,因為楚初建立於荊山一帶。或說因楚先披荊斬棘、蓽路藍縷創業而得名。恣(zī),恣意,快樂。

(22)逞誌,猶言稱心快意。究欲,猶言窮盡欲望。

(23)窮身永樂,胡文英雲即終身常樂。

(24)五穀,有幾種說法,王逸說,指稻、稷(小米)、麥、豆、麻。六仞,七尺或八尺為仞。這裏指穀堆(倉)之高。

(25)菰(gū)粱,亦稱蔣實、雕葫,做飯很好吃。按胡文英說,即甜高粱。

(26)鼎,古代炊器,好像有足的鍋。(ér),熟。鼎盈望,指用鼎燒出來的熟菜堆滿桌子,看不過來。

(27)和,指五味調和而又不失各自的特色,噴香,這是中國(飲食)美學的高級境界。

(28)內,或說指鼎內,或說通納或肭(肥),肥水鳥。鵠,天鵝。

(29)豺,狼屬。楚人以豺為美,猶如廣東人等喜歡吃狗肉。參下苦狗。

(30)(xī),大龜。甘雞,一說指肥雞,一說指甜蛙。後者或名水雞、石蛙,肥大甘美,南方人飼之以食,跟青蛙不一樣。

(31)酪(1uò),王說指酢(即醋),洪說指乳漿,即奶酪。南方人愛用以烹煮腥物。

(32)醢(hǎi)豚,舊注肉醬,但也可能指肉糊(可製肉丸)。苦狗,據說是以苦瓜、苦菜或苦酒來燒狗肉,以去其怪味。

(33)膾(kuài),細切的肉。苴(jūpǔ),一種可作香料的菜。

(34)蒿(hǎo),原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青蒿、白蒿等。蔞(1óu),原指蔞蒿,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狀葉背生細毛。但既可吃,可能指水生葦蒿初生時的嫩莖,蘇北稱蒲兒菜者也。加吳酸(酸)煮之,纖維不粘牙,又無單薄瘦瘠之感。或說不濃不淡。

(35)鴰(guā),指糜鴰,一種水鳥(或作鵠)。

(36)(qián),舊注指沉入滾湯快煮,不使爛熟而極嫩。

(37)(jì),王夫之說就是鯽魚,通(huò),肉。雀,黃雀,麻雀。

(38)遽(jù),急速(或用作惶懼)。爽,《招魂》“厲而不爽”,《老子》“五味令人口爽”,都作敗壞講。

(39)酎(zhòu),醇酒,重釀之酒。四酎,四次釀成。孰,熟。

(40),即。嗌(yì),咽喉。

(41)清馨,清甜香美的酒汁,近於《招魂》的“挫糟凍飲”(甜酒釀)或《漁父》之釃。(chuò),飲。不啜役,王逸等多說不能給賤役者喝,因其易醉或珍貴。可能指其甜芳可口,不須促迫敦請便可暢飲。

(42)醴(lǐ),釀製時間很短的(甜)酒。蘖(niè),酒曲,可調酒飲,或說指透明的米酒。瀝,清酒,胡文英雲即酒釀。和,三種酒汁調和而後飲,如雞尾酒;或說以吳醴調酒曲,和成楚瀝。

(43)遽,惶懼。惕,怵惕,害怕。以上是以甘美的酒食引誘靈魂回歸。

(44)代,所謂趙北,指今山西、河北以北。代、秦,樂歌高亢雄渾;鄭衛之音則宛轉冶蕩,而荊楚並容之。

(45)竽,大笙。張,張設既畢,指演奏。參見《湘夫人》。

(46)伏戲《駕辯》,或《伏羲》、《駕辯》,都是南方土風樂舞。

(47)《勞商》,楚樂曲。遊國恩說,音近離騷,義似牢騷。騷,苗語sāo,又近些,義為歌。

(48)《揚阿》,或作陽阿、揚荷,或說太陽舞曲。或說“揚阿”是樂句結尾時眾人的和唱。參見《招魂》。倡,猶唱,以趙產的簫引出“和唱”。

(49)空桑,原是東方聖地,與太陽崇拜有關。這裏指南傳到楚國的樂舞。王注說是希望靈魂回到楚地,定下來聽《空桑》之類樂曲。或說,《空桑》是東傳南楚的神秘樂曲,遊魂可“定”於其魔力之中。

(50)舞,歌舞,或說指步武,足跡。

(51)投,以詩賦“投入”以和舞。王夫之說是樂舞時賦詩,如《招魂》“結撰至思”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