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現代管理者(8)(1 / 2)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決定因素。一個管理者隻有自覺、嚴格而長期不懈地進行修養,才能較快地全麵地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的內容是多方麵的,包括政治理論、思想意識、道德品質、組織紀律、科學文化、專業知識、心理、身體,等等。自我修養的主要途徑是:

(一)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一個領導者由於掌握一定的權力,就更要注意嚴格要求自己,否則,一切非無產階級的私心雜念就會向自己襲來。許許多多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其中,周恩來同誌是一個光輝的典範。下麵是他給自己提出的七條修養要則,也是我們每一位領導者應遵守的:

1.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2.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

3.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

4.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鬥爭。

5.適當的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的糾正自己的短處。

6.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

7.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

慎獨,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曆來為傑出的思想家所稱頌。“慎獨”,最早見於子思《禮記·中庸》。原語是:“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最隱的行為,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行為,最能顯出人的靈魂。所以,真正的君子在獨處的時候總是十分謹慎和警惕的,能夠自覺地不做任何壞事。慎獨要求人們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做到人前人後,公開私下完全一樣。我國東漢時有這樣一個故事:荊州地方官楊震發現王密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他為昌邑縣令。數年之後,他調任路過昌邑,王密親赴郊外迎接,照顧得無微不致。晚上,王密前往楊震官邸拜謁,見室內無外人,便從懷中取出黃金十斤,說道:“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表栽培之恩!”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並責備說“……你這樣做,是太不知道我的為人了。”王密不聽勸阻,低聲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楊震更為氣憤,正色說道:“你送金子與我,外人怎麼會不知?即使沒人知道,也是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很要不得的!”王密羞愧難言,挾起金子,謝罪而去。楊震拒賄的美德突出表現為能夠慎獨,他這種高尚的情操是值得現代管理者仿效的。

(二)自覺的做自我批評。毛澤東同誌的下述論述在我們廣大幹部中是十分熟悉的:“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相互區別的顯著標誌之一。我們曾經說過,房子是直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麵。我們同誌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是說它們在不停地運動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它生物的侵蝕。對於我們,經常地檢討工作,在檢討中推廣民主作風,不懼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是抵抗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侵蝕我們同誌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斯大林打過這樣的比喻:“我認為我們需要自我批評就像需要空氣和水一樣。我認為沒有自我批評,我們的黨就無法前進,就無法割開我們的膿瘡,就無法消滅我們的缺點。”那麼,負有一定責任的管理者怎樣進行自我批評,淨化自身素質呢?《社會主義領導學》一書提出了要“自知、自省、自訟”。

首先要長於自知,“人貴有自知之明”。任何一個領導者都不可能完美無缺,應該客觀地、辯證地看待自己。“自知”,是開展自我批評、淨化自身的前提。倘若一個人連自身的毛病都采取“不承認主義”的態度,那就根本談不上進行自我批評;而如果我們放棄了自我批評,那麼除了使自己的事業遭到毀滅是不會有別的結果的。

其次是善於自省。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主張。管理者要經常的、自覺的反躬自問:是否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信仰?辦事是否公道?為人是否忠厚?對下級人員是否尊重、理解、關心?日常交往是否禮貌待人?工作是否具有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決策是否科學、正確?出現問題是否推諉責任?是否掌握了從事管理工作的過硬本領?一天的時間是否有白白浪費的地方,等等。經常“自省”,可以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克服缺點,提高修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