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說話算數,不能糊弄群眾”——學習楊善洲一輩子堅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一)誠實守信,對群眾一諾千金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大慶人“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的“三老”作風,曾一度風靡大江南北,極大地影響著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激勵著人們忠誠於黨的各項事業,成為當時人們為人處事、立身創業的座右銘,具有巨大的號召力,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和讚譽。

說老實話,就是講真話、道真情、議真事。就是要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錯誤不隱瞞,有成績就講成績,是失誤就講失誤;就是要堅持調查研究,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麵目,不隨心所欲,不歪曲事實,不居功,不諉過,不投其所好,不文過飾非,更不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就是要不憑主觀臆斷說話,沒有把握不瞎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捕風捉影,不人雲亦雲,不信口開河,不口是心非。辦老實事,就是嚴走程序、嚴把環節、嚴守步驟。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嚴肅地對待工作,準確地把握政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埋頭苦幹,紮紮實實,甘當老黃牛,一絲不苟地完成每項任務;就是要多幹實事,少說空話,鼓實勁,不鼓虛勁,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做“笨”工作,一切經過實驗,不投機取巧,不貪圖便宜;就是要堅持質量第一,幹保險活,不合規定的,堅決“推倒重來”。做老實人,就是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誠實守信。就是要光明磊落,心懷坦蕩,不蠅營狗苟,不撥弄是非,不挑撥離間,不拉幫結派,作風正派;就是要為人正直,公道正派,敢做敢當,敢於堅持原則,敢於扶正祛邪,不欺上瞞下,不耍小聰明,不使小心眼,不搞小動作;就是要嚴格要求和解剖自己,具有自知之明,敢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人前人後一個樣,有人監督和沒人監督一個樣,不弄虛作假,不搞特殊化,不幹見不得人的事。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與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完全一致的,與我們今天提倡的求真務實的作風也是完全一致的。楊善洲為廣大黨員幹部“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樹立了一個標杆,向楊善洲同誌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做人。

(一)誠實守信,對群眾一諾千金

黨員幹部要樹立說到做到、說好做好、誠實守信的形象。“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信者,信用也。所謂信用,其實就是言與行的統一,就是怎麼說和怎麼做的統一。古人把講信用上升到國基、民心之高度,足見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在官員身上重要之程度。為官者一事不可無信,為官者一時不可無信。對於當今的領導幹部而言,更是如此。

黨員幹部是實現黨的綱領、路線、目標、任務的帶頭人,他們說出去的每句話、做出的每個承諾,都意味著一份責任、一份期盼。聽其言、觀其行、看其效,人民群眾評價一位黨員幹部,不隻聽你說了什麼,更要看你做了什麼,做得怎麼樣。隻有那些說到做到、說好做好的黨員幹部,才具有凝聚力、感召力,才能管一個部門興一個部門、管一個地方興一個地方。黨員幹部講出的話、做出的事,不是個人行為,而是代表著隊伍形象、黨的形象。領導幹部是“言必信、行必果”,還是“口惠而實不至”,關係著人民群眾怎麼看我們的隊伍、怎麼看我們的黨風。任何一位領導幹部個人形象的損害,其實都是對隊伍形象的損害,對黨的形象的損害。領導幹部倘若言而無信,那麼他們管一個部門必然壞一個部門、管一個地方必然壞一個地方。

焦裕祿、孔繁森等之所以深受群眾的愛戴,是因為他們說真話、辦實事、言行一致。成克傑、胡長清等之所以遭到百姓的唾棄,是因為他們說假話、做虛功、言而無信。黨員幹部說到做到、說好做好,是大是、大非、大節的大問題、大事情,絕不能有絲毫小覷,絕不能有丁點閃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黨員幹部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恪守承諾,是取得人民群眾信任與支持的關鍵所在,是帶領人民群眾締造偉業的關鍵所在。做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幹部,做一個“表裏俱澄澈,心跡喜雙清”的領導幹部,做一個台上台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說的做的一個樣、八小時內外一個樣的領導幹部,是必須踐行的為官準則。願每位領導幹部都能以此共勉。

黨員幹部要樹立說到做到、說好做好、誠實守信的形象。黨員幹部形象影響著民心所向,政府公信力就像一個儲存老百姓信任的“銀行”,黨員幹部的形象好,政府就有凝聚力、號召力和感召力,“銀行”資產就不斷增長;幹部作風差,群眾對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打折扣,“銀行”資產就可能縮水透支。靠良好幹部形象積累起來的公信力,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財富。繼承好這筆財富,不斷以自己的行動令它保值增值,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責任。疏於自律,作風渙散,任意揮霍群眾的信任,不僅喪失幹部自身的形象和威信,也損毀政府的公信力。

現實中有一些黨員幹部把說看得很“輕”。他們到處說、隨便說、什麼都敢說,把話都說到頂了,但“做”的時候卻忘記自己是怎麼說的了。有的領導幹部嘴上講求真務實,實際上卻熱衷於表麵文章;有的領導幹部嘴上講人民公仆,實際上卻追逐個人名利;有的領導幹部嘴上講清正廉潔,實際上卻腐敗無度;有的領導幹部嘴上講任人唯賢,實際上卻大搞封官許願。他們台上唱高調,台下走了調;人前是君子,背裏是小人。這些台上台下各一套、當麵背後各一套的領導幹部,用群眾中流傳的一句話形容就是:“台上他說,台下說他。”黨員幹部作為公眾人物,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群眾評價幹部形象好不好,視角是全方位的,尤其重要的一點是黨員幹部要努力實現黨的路線、綱領和政策,努力踐行自己的承諾,說到做到。在信息技術發達、民眾權利意識、監督意識、表達意識大大提高的今天,幹部形象上的任何一點瑕疵,都容易被放在放大鏡下檢視、放到互聯網上傳播,給政府公信力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楊善洲在位時,從不為家鄉辦事,但他說過,“退休後,我會給家鄉辦一兩件事的!”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因為無數個像楊善洲這樣的黨員踐行了對群眾的承諾,共產黨才能夠始終深受群眾信賴。

當人們問道楊善洲為什麼能夠堅持這麼多年時,楊善洲說:“我是在兌現許給老百姓的承諾。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工作關係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家鄉父老,他們找過多次我也沒答應,但我答應退休以後幫鄉親們辦一兩件有益的事,許下的承諾就要兌現。”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退休當做人生的第二個新起點,憑借共產黨員的堅定理想和信念,矢誌不渝地堅守著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地履行著共產黨員的職責,不辱使命,無私奉獻,為人民謀利益,為黨員幹部作表率。

時下,一些地方的領導幹部都喜歡在年初轟轟烈烈搞承諾,他們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對廣大群眾大發許諾,到處許願,張口就來,還煞有介事。可到年終一看,真正兌現的卻寥寥無幾。在某些領導幹部的眼裏,承諾似乎與兒戲沒什麼差別。

前幾年,某縣100多個農民工被拖欠工資10多萬元,長期追討無果,便向當地黨委反映。該縣的一位副縣長爽快地寫下保證書:“三天之內解決,否則從財政支出。”然而一年之後,這些農民工的工錢還是不見著落。這位副縣長在記者問到為什麼不兌現承諾時竟然說:“寫承諾的事怎能當真?”此言一出,立即引來社會輿論的一片譴責。

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管子曰:“誠信者,天下之結也。”民間更有句話說:“答應人家的比欠人家的還要緊。”這都說明,講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作為執政者,兌現承諾更為重要,因為他代表的不隻是他個人,而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他所麵對的也不隻是一個人,而是廣大群眾。執政者隻有認真兌現承諾,才能取信於民,才能凝聚人心。群眾與幹部之間信任的取得,關鍵就在於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以身作則,一諾千金。

承諾不是兒戲,而是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政治素質。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的政府是人民政府。黨和政府一貫要求廣大幹部說實話,辦實事,凡是答應人民的,就要認認真真去辦,及時向人民報告,接受人民的監督。決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要像楊善洲那樣,把說過的話刻在心裏,烙在腦子裏,即使退休也不忘卻,用一生踐行著他對家鄉人民的承諾。

(二)公道正派,不讓老百姓吃虧

不讓老百姓吃虧,是我們黨和政府一直要求和強調的。不讓老百姓吃虧,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進一步樹立公仆意識,進一步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諾言,用實際行動踐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楊善洲的行為是“不讓老百姓吃虧”的真實寫照。楊善洲為政做人公道正派,在任期間絕不允許自己和家人占公家一丁點便宜,公私分明,界線清晰,從沒吃過一頓免費的飯,從沒讓子女搭過一次公車,從沒用公權為親屬辦過一件私事,從沒給親友批過一張違背原則的條子,妻子和女兒至今還是農民。在大亮山林場,為了彌補資金不足,楊善洲常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豬糞,到垃圾箱裏撿紙杯和碗裝方便麵的外殼,到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後隨手扔掉的果核。林場建起了磚瓦房,硬是把房子讓給了新來的技術員,自己仍住在油毛氈棚裏,一住就是9年,直到全部人搬進了磚瓦房。但楊善洲對群眾真情付出、不計回報,常常替困難群眾買糧食、購種子、送衣被,先後為災區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捐款數十萬元。楊善洲幫家鄉人創造財富,自己一生卻沒有任何積蓄,隻有一套全村最差的房子。楊善洲總是“虧待”自己,而把好處讓給群眾,俯首甘為孺子牛。林場先後有三個職工生病,他都毫不吝嗇地送他們到大醫院去治病,甚至不惜四處借錢給他們做手術,而自己摔傷後卻隻找了個赤腳醫生;他不肯幫家人農轉非,卻幫幾個山溝裏的教師家屬辦理了農轉非。臨終前,他還交代林場職工,“一定要把林場的收益按比例分給群眾,不能讓群眾吃虧。”這就是楊善洲,對自己小氣,對別人大氣,先人後己,大公無私,不讓群眾吃虧的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