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和教學要求]
(一)內容提要
本幸主要介紹零件圖的作用與內容、零件的視圖選擇原則和方法、尺寸標注方法、注寫技術要求的方法、常見工藝結構的作用和畫法、零件的繪製方法以及識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二)教學要求
零件圖是電力工程製圖重要的教學內容;強調零件圖“形”的表達、尺寸的標注、技術要求注寫、標題欄;教學中注意貫徹視圖選擇原則,主視圖選擇由形狀特征增加加工位置、工作位裏三原則;尺寸標注注意合理性;技術要求內容繁多時間少,關鍵是會識讀和查表。應達到如下教學目標:
1.懂得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2.熟悉零件的視圖選擇原則,會分析選擇零件的視圖表達方案。
3.理解尺寸基準的概念,明確零件圍標注尺寸的要求。
4.懂得常見技術要求的含義和標注規定;會查閱公差表。
5.了解工藝結構的作用,熟悉常見工藝結構的畫法和標注。
6.明確識讀零件困的任務,掌握識讀零件圖的方法、步驟。
5.1零件圖概述
機器和部件都是由若幹零件按一定要求裝配而成的。表達單個零件的圖樣稱為零件圖。零件圖表達零件的結構形狀、尺寸大小及技術要求。是電機端蓋的零件圖。零件圖是重要的技術文件,既用於生產準備,也用於機械加工和技術檢驗等環節,應具備以下幾項內容:
(1)一組視圖:正確、完整、清晰地表達出零件的結構和形狀。
(2)完整的尺寸:正確、完整、清晰、合理地注出零件製造和檢驗所需的全部尺寸。
(3)技術要求:標注或說明零件在製造、檢驗、裝配時所必須的各項技術指標和要求。
(4)標題欄:填寫零件名稱、材料、數量、圖形比例等。
5.2零件圖的視圖選擇
在繪製零件時,如何選擇一組恰當的視圖,確定合理的表達方案,完整、清晰地表達出零件的結構和形狀,是零件圖視圖選擇的基本要求。為了達到這個要求,就要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首先選擇主視圖,然後選擇其它視圖。
一、主視圖的選擇
主視圖是一組視圖中最重要的視圖。主視圖選擇得是否合理,將影響視圖的表達效果、視圖數量,以及繪製、識讀是否方便。選擇主視圖應考慮以下原則:
1.形狀特征原則
主視圖的投影方向應最能反映零件各組成部分的形狀和相對位置。按A向投影得到的視圖與按B向和C向投影得到的視圖進行比較,前者能突出表達零件的形狀特征,故應以A向作為主視圖的投影方向。
2.加工位置原則
為了方便零件的製造者在加工零件時圖物對照,測量尺寸,順利識讀零件圖,可按零件在機械加工時所處的位置來考慮主視圖的投影方向。對於軸套、輪盤類零件,其加工的主要工序是在車床和磨床上進行的,因此,這類零件的主視圖選擇是按加工位置繪製的。它的主視圖選擇同樣是按加工位置繪製的。
3.工作位裏原則
在選擇主視圖的投影方向時,還應考慮使其位置與零件在機器上的工作位置一致,以便於想象零件在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把零件和整聯係起來;同時也有利於零件圖和裝配圖的聯係。主視圖均與其工作位置一致。
在選擇主視圖時,應參照上述三條原則,根據零件的結構特點綜合考慮,不能孤立地運用某一原則。零件的加工位置與工作位置有時是一致的,有時是不一致的,或者因為工序較多,加工位置變化也多。通常對軸套、輪盤等回轉體零件選擇按加工位置;對叉架、箱體等零件選擇按工作位置;杠杆等在機器中位置不斷變動或其結構不規則的零件,在選擇主視圖時,可按習慣將零件放正,作為該零件主視圖的投影方向。無論是按什麼位置選擇主視圖的投影方向,都應盡量反映零件的形狀特征,並考慮合理利用圖紙幅麵。
二、其它視圖的選擇
在選定主視圖之後,還應確定需要配置的其它視圖。要注意所選用的圖形和表達方法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注意基本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的選擇,還要選擇必要的剖視圖、剖麵圖,以便清楚地表達零件的內外結構形狀。要求能簡明地將零件的結構形狀表達正確、完整、清晰,並且便於標注尺寸。
零件的主視圖,除了圓筒上部槽形孔的形狀、寬度沒有表明外,其它部分已基本表達清楚,左視圖來表示槽形孔,則隻能表明寬度,而形狀不能表明。如在主視圖上方作一局部視圖(簡化畫法),則該方案既完整又簡明。
電動機接線盒的表達方案,選A向作為主視圖較好地反映了零件的形狀特征,且虛線較少。選用局部剖視圖的左視圖,既表達了內形,又表達了傾斜凸緣的外形;再選用A向斜視圖和B向局部視圖,則分別表示了傾斜凸緣和主體下部出線口的底麵實形,並減少了圖紙幅麵。
由於零件的結構形狀多種多樣,其表達方法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零件,亦會有不同的表達方案。在確定表達方案時,可做多種方案進行比較,從中選取最優方案。
5.3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零件圖上所標注的尺寸是加工和檢驗零件的重要依據,除應滿足正確、完整、清晰的要求外,還應做到標注合理。所謂合理,是指標注的尺寸既符合零件的設計要求,又便於加工和檢驗。要使尺寸標注得合理,必須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積累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因此,下麵隻介紹合理標注尺寸的一些初步知識。
一、尺寸基準的選擇
尺寸基準就是標注尺寸的起點。尺寸基準按其作用和重要性,有以下分類:
1.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
(1)設計基準在設計過程中,根據零件在機器中的位置、作用,為保證其使用性能而確定的基準。在設計時,考慮到軸與輪盤類零件的孔相配合,軸與孔應同心,因此確定軸線作為階梯軸徑向(髙、寬方向)尺寸的設計基準,由此注出P15、M10等。
(2)工藝基準在加工過程中,為了方便零件的裝夾定位和測量而確定的基準。階梯軸,在車床上加工時,車刀每一次車削的最終位置,都是從右端麵開始測定的,因此確定右端麵作為長度方向的工藝基準,由此注出軸向(長度方向)尺寸52、26、18等。
2.主要基準和輔助基準
(1)主要基準決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準。零件的徑向基準為軸線,軸向基準為左端麵,這些基準都是主要基準。
(2)輔助基準為便於加工和測量而附加的基準。左端麵為基準所注的尺寸,其右端麵凹部的深度不便測量,則在軸向上有兩個基準,其左端麵為主要基準,右端麵是輔助基準,按此基準注出的尺寸,使兩端凹部的深度都便於測量。在選用輔助基準時,應注意使其與主要基準有尺寸聯係。
尺寸基準的選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果尺寸基準選擇不當,零件的設計要求將無法保證,或給零件的加工、測量帶來困難。故在標注零件尺寸時,一定要在其長、寬、髙三個方向分別選擇基準,既要選擇設計基準,又要選擇工藝基準。最好能使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重合,當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不能重合時,則設計基準是主要基準,工藝基準是輔助基準,且兩者之間應有尺寸進行聯係。
在標注零件尺寸時,如一時難以準確確定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一般常取零件上回轉麵的軸線、裝配中的定位麵、支承麵等重要表麵,零件的對稱麵和軸類零件的端麵等作為基準。作為基準的表麵,表麵光滑程度要求較髙。
二、標注尺寸注意事項
(1)重要尺寸直接注出重要尺寸是指零件之間的配合尺寸,確定零件在機器或部件中的位置尺寸,反映該零件所屬機器(或部件)規格性能的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