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任何活動的產生、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相應的原因,也有一個相對漫長的發展過程。新聞記者的采訪活動也是在一定的基礎上逐漸出現的,它是伴隨近代報紙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社會活動。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末期。其間,新聞大體經曆了開創時期、成熟時期、鞏固提高時期、飛躍發展時期、激烈競爭時期。17世紀初期(1607年)近代報紙誕生,出現了新聞采訪活動;1835年,哈瓦斯通訊社(現名法新社)建立,標誌著專業采訪隊伍的形成;20世紀20年代(1920年11月)廣播誕生,壯大並豐富了新聞采訪活動;30年代(1936年11月)電視誕生,迎來了電子化的采訪時代。從此,新聞采訪呈現出百花爭豔的繁榮局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規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都是在相互競爭、相互依存中得到發展的,也是相輔相成的結果。電視采訪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且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自成體係,是因為它既把製作電視新聞、電視其他節目視為自己賴以生存的溫床,又把它當作電視記者與廣播、報紙、通訊社記者競爭的手段,同時還把它看做是提高自己生命力的一條途徑。

一、電視采訪的產生

世界上任何一個媒體的采訪活動都是伴隨著新聞或其他欄目(版麵)的出現而產生的。

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倫敦市郊亞曆山大宮正式播送電視節目,宣告了電視的誕生;隨之,電視新聞出現。開播之初,電視新聞的播報形式除了在電視熒屏上有個讀稿的“人像”(播音員)外,其餘與廣播新聞沒有什麼區別。同樣,電視新聞的采訪也與廣播、報紙新聞的采訪一樣,沒有什麼不同。當時,電視還很幼小,學著別人走路的樣子走路,談不上什麼叫電視采訪。1939年2月28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所屬的WZXBS實驗電視台首次實況轉播了紐約世界博覽會的開幕式,報道了羅斯福總統主持這次開幕典禮儀式的消息。雖然,這種報道屬於個別情形,但它是對電視采訪報道的大膽嚐試,帶有探索性和突破性,應該視為世界上最早的電視新聞;這則新聞的實況拍攝亦應視為電視采訪的開始。因為這則新聞的采訪報道過程既區別於廣播,又區別於報紙,還區別於通訊社的采訪報道。當然,由於當時的技術、設備的限製,電視人對電視新聞的認識有限,這種采訪報道沒有得到及時的延續、廣泛的應用和進一步的開發。1941年,美國正式播出電視新聞,采用的同樣也是口播新聞的形式。它是將類似於今天的簡明新聞寫在紙上,交給播音員播報,被稱為“撕下來念”!

雖然,電視剛剛起步,但它總是在探索著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

1947年,是電視采訪跨越式發展的一年。這一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相繼與電影設備、膠片廠家合作,製造16毫米攝影機和16毫米膠片,用於拍攝電視新聞。這種輕便的小型攝影機便於記者在新聞現場采訪、拍攝畫麵,使電視新聞較之報紙、廣播具有連續活動的圖像,形成了自己的優勢--活動的畫麵。由此,電視記者的采訪活動與報紙、廣播記者的采訪有了明顯的區別。不過,這個時期(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電視新聞還是電影紀錄片和廣播新聞的結合物,它還不是我們今天說的電視采訪;但它畢竟是電視采訪的一個跨越。

20世紀60-70年代,電視迅速崛起,電視新聞得到迅猛發展,電視記者的采訪活動開始活躍,日趨繁榮。20世紀70-80年代,電視技術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帶來電視采訪的一次革命,使新的電視采訪方式逐漸形成,逐日完善,逐步成熟,並凸現出自己的優勢和特點。

那麼,電視采訪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產生並得到長足的發展,乃至繁榮呢?

首先,從技術設備看,是技術、設備支撐了電視采訪的形成。

一項技術的革新往往推動一項事業的發展,而且帶動相關事業的進步。ENG(電子采訪設備,或稱電視攝像機)的出現是電視采訪技術手段的革新,帶來了電視采訪的突破;它是20世紀電視的一個創舉,又是根本性的變化。美國是最早采用ENG的國家。1971年11月,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電視記者首次使用便攜式電子攝錄設備采訪了國會會議。不久,該公司新聞部使用同樣的小型攝錄設備采訪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關於越南問題的講話,25分鍾以後就播出了這條錄像新聞,比美國廣播公司和全國廣播公司快了幾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