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不要拉幫結派 (1)(1 / 2)

戴蒙在總裁職位上幹得不錯。最出色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從美國運通公司手中買回了希爾森公司。如果威爾對美國運通公司的經曆心存不甘,那麼買回希爾森也算是報了一箭之仇。

彼得?科恩在美國運通公司的日子並不是一直順利,在希爾森業績不佳的壓力之下,隻能通過辭職來逃避董事會的壓力。威爾很會做人,在他辭職時第一時間打電話慰問。

當初和彼得?科恩聯手壓製威爾權力的吉姆?羅賓遜,日子也不好過。董事會都是一幫隻認錢的家夥,在1992年大額虧損之後,立即要求吉姆辭去美國運通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職務。

接替吉姆職位的是哈維?戈盧布。這個仁兄的上台,正和威爾的期盼。威爾與戈盧布是舊友,戈盧布的上台,使威爾在收購希爾森公司上占據了人和之利。

美國運通公司的業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也為這次收購提供了機遇。

戴蒙和威爾的配合很好,威爾主要是高屋建瓴地和戈盧布就許多原則性問題交換意見並盡力達成一致,而戴蒙則在這些原則性框架之下事無巨細地就各種細節進行磋商。

在這次收購中,威爾做了10%的工作,戴蒙做了90%,但他們所起的作用是旗鼓相當的。

如果威爾不是出現一次罕見的錯誤,這種合作無間的格局將會依然平靜地繼續下去。

威爾的錯誤就是引進羅伯特?格林希爾。

格林希爾是摩根史坦利的首席執行官,突然遭到解雇。威爾將他聘請過來。

威爾的錯誤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這三個方麵是具有密切的傳承關係的。

第一個錯誤表現是威爾對格林希爾的迷戀。他內心始終有摩根情結。摩根史坦利是摩根家族的分支。盡管摩根大通才是摩根家族的真正衣缽,但摩根史坦利依然有著摩根的氣息。

這讓威爾覺得摩根史坦利的人都是能力出眾的人,都是應該被引進的合作夥伴。

尤其是首席執行官格林希爾,威爾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投資家。

威爾對格林希爾的迷戀有些讓人不可思議。在接到威爾的邀請之後,格林希爾提出了兩個很苛刻的條件:一是要有豐厚的獎金,二是將弗蘭克?紮布調離出美邦希爾森公司。

威爾滿口答應下來。戴蒙從來都沒見過威爾這麼豪爽。

威爾給格林希爾開出的待遇條件極其誘人:刨去五千萬的保底利潤之外,剩餘利潤部分的2%支付給格林希爾,再加上每年兩千萬的任職獎金。

弗蘭克?紮布一向對威爾忠心耿耿,做事任勞任怨。威爾找來紮布,對他說:我們最近又有大手筆。紮布早已習慣威爾的各種瘋狂收購舉動,就直接地問:你又盯上了哪一家?

不是哪一家,而是一個人,這個人甚至比許多公司都值錢。

威爾的說話很有技巧,他拔高了邀請格裏希爾進來的戰略高度,等同於已往的每次收購。這為格林希爾設置了心理陷阱:可能這次動作某些方麵不能讓你滿意,但你必須以大局為重。

弗蘭克沒有意識到這個人的到來對自己有什麼影響,就毫無設防地問:是誰呢?

是羅伯特?格林希爾。

威爾告訴紮布,他來將主要負責美邦希爾森工作。他解釋說,這是一次戰略引進,公司需要壯大投資銀行的業務,而格林希爾在摩根史坦利工作多年,是最合適的人選。

言外之意,紮布要離開美邦希爾森。

威爾察覺到了紮布的失望情緒,安慰他:更大層麵上的事務需要你,董事會將任命你為普美利加執行副總裁。

明升暗降。紮布知道這是已經成為定局的事情了,他了解威爾的風格,就沒再說什麼。

其實威爾曾為紮布做過爭取。在格林希爾提出苛刻的條件後,威爾就曾對格林希爾說紮布是一個難得的好搭檔,你和美邦希爾森都需要紮布的參與,但被格林希爾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