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子弟會在鄉下長久生活下來嗎?
何況這位公子哥還信誓旦旦地要改變窮鄉麵貌。這聽起來像不像是在忽悠?
很多人認為戴蒙是屬於華爾街的大鱷。他沒必要在第一銀行浪費精力。
華爾街上不乏大銀行,他可以在華爾街上實現崛起。
他們相信,戴蒙在第一銀行是不會長久的。
事實上他們錯了。這是一種庸人的判斷。
戴蒙之所以來到第一銀行。地域不是他考慮的首要因素。隻有他的三個女兒老是會不理解地問:爸爸,我們為什麼要到芝加哥去。他首要考慮的是平台的資源。
他覺得第一銀行能夠幫助他實現在金融領域的崛起。這是他最看重的。
沒錯,他的心始終屬於華爾街。如果他能夠以勝利者的姿態帶領第一銀行遊回華爾街,這是不是比在華爾街實現崛起更能產生效應?
戴蒙僅僅用了一個動作,就讓那些本來不看好他的員工的認識有了改觀。
在第一銀行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他命令助手:幫我個人買進第一銀行的股票。
買多少?
六千萬。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幾乎占去他身家的一半。
助手吃驚地看著他。雖然要表忠心,但不至於這麼誇張吧。
戴蒙自信地說:這是我最看重的投資,未來的股價會翻倍。
新任首席執行官花去一半身家購買本銀行股票的消息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傳開。
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都感到吃驚。他們都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個念頭:他不是來玩的。
戴蒙向來不喜歡在工作上開玩笑。
這是他一貫的作風。一旦他作出選擇,就會為達到預期目的而全力以赴。
他有這個信心。
影響力都是通過別人而感知的。
盡管威爾將戴蒙驅逐出去,但他害怕這個大鱷在外麵興風作浪。
但凡在戴蒙身邊工作過的人,都會被他的魅力所吸引,進而自覺地成為戴蒙的追隨者。
這讓威爾感到畏懼。
最典型的例子是戴蒙宣布從花旗辭職的當天,他竟然不敢向海蒂?米勒承認這個決定是他主導的。海蒂?米勒可是戴蒙的粉絲。他不想因為戴蒙的離開而使米勒產生辭職的念頭。
海蒂?米勒正擔任著花旗集團的首席財務官。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但威爾的欺騙並不能阻止海蒂後來的離開。
在威爾眼裏,戴蒙在花旗集團內部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小集團。戴蒙離開後,這個小集團就群龍無首。這些人都是不安定分子,誰能保證他們不會追隨戴蒙而去呢?
戴蒙肯定會在某家銀行就職。隻有他一招手,這些人備不住就會離花旗而去。
這些人都是很重要的人。戴蒙本來就是強將,強將手下自然無弱兵。
這是威爾最恐懼的。
所以在戴蒙的辭職協議上,威爾著重推敲的細節不是補給戴蒙多少錢,而是如何對戴蒙進行競業限製,尤其是該如何防止戴蒙從花旗集團裏挖人。
他的目的隻有一個:隻有戴蒙一個人走,而不是一群走。
問題是,他能拴住這些人的心嗎?
事情越來越有意思。
如果戴蒙繼續賦閑在家,威爾就可以高枕無憂。但現在,戴蒙已經成了第一銀行的老大。
這就意味著所有戴蒙在花旗的老部下都有投奔戴蒙的可能。
也許威爾會這樣想:如果能讓戴蒙留在家裏,他寧可給戴蒙繼續支付薪水或養老金。
這可能嗎?
戰鬥在看不見的地方打響。
如果說花旗時期戴蒙與威爾的矛盾是麵對麵戰爭的話,那麼這次圍繞人才爭奪的戰爭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參戰的人除了他們倆之外,還有那些戴蒙的老部下。
各有優勢。威爾手中握有他和戴蒙簽訂的協議,白紙黑字,戴蒙不敢輕易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