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戴蒙在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的那一刻恨不得他就是威爾。
有餘糧才是贏家。
失誤是倉促的孿生兄弟。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因為害怕嘴唇被燙傷。
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在48小時內完成,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說,這都是一筆倉促的交易。這不符合戴蒙的性格,他是一個很穩重的人。倉促的事情很難和穩重扯上關係。
這一切都因為有財政部、美聯儲和紐約儲備銀行在中間做媒。
這個媒婆的力量很強大,所有人都必須給予足夠的尊敬。
鮑爾森和蓋特納要求施瓦茨必須在周末完成交易,他們才不得不忍痛接受戴蒙每股兩美元的報價。對於未來,他們的心中更沒有底。一旦申請破產保護,就連這一點油水都沒有了。
戴蒙也很尊重鮑爾森的意見。他的心態始終是促成收購,而不是利用自己的主動地位對收購事宜進行各種壓榨或阻礙。他知道這是在幫助財政部。既然幫,那就幫到底。
所以在收購協議中,戴蒙充分考慮了貝爾斯登的業務關係,保證在未來的一年內繼續保持貝爾斯登的原有業務,以此來避免貝爾斯登的出售影響其他金融機構。
應該說戴蒙做了所能做到的一切。所以當潘迪特問那個問題時,他才感到惱怒。
是那種用心良苦但不為人所理解的惱怒。
就像是你精心地為你的愛人煮了最具營養價值的粥而被指責口味不佳後的心情一樣。
戴蒙恨不得上去立即抽對方兩個耳光。
但是正是因為摩根大通的這個保證,讓已經談好的交易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在利益麵前人都是貪婪的。
已經答應的事情都可以反悔。
貝爾斯登因為答應摩根大通的收購,並因為摩根大通提供了運營資金而又成功地活了兩天。喘了兩口氣之後,讓貝爾斯登的股東開始覺得當初接受每股兩美元的報價是愚蠢的。
貝爾斯登的股價在幾天之前還高達60美元,甚至在上周五還接近30美元。
每股兩美元,就等於白菜價。
施瓦茨找到戴蒙,他希望摩根大通能夠將收購價提高一些。
提高多少?當然是越高越好。
施瓦茨並不是貝爾斯登股東中堅決反對以每股兩美元這種白菜價賣出的死黨。
他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理應感受到死亡的氣息真的很恐怖。
如果心髒不跳動,這個氣息立即就會布滿整個屋子。
而要想使心髒繼續跳動,就必須接受摩根大通的報價。
這是3月16日那日所處的艱難場景。
但是現在他似乎有一點談判的籌碼:摩根大通已經保證貝爾斯登進行正常運營,這是他們已經承諾的事情,他們應該為自己的承諾負責。這種允諾似乎已經有法律效力。
而如果貝爾斯登不能被摩根大通所收購,這個保證就不會被履行,而如果不履行,就等於讓貝爾斯登擁有了起訴對方的機會。戴蒙和摩根大通應該擔心這種法律糾紛帶來的風險。
典型的無賴心理。
就相當於一個富翁在路邊救助了一個正在流血的乞丐。為了表明自己的責任之心,這位富翁向圍在一圈的群眾說,你們放心,我一定要把他的傷口治好。結果這位乞丐因此來要挾這位富翁:我每天要吃魚翅,否則我就拒絕你的救助,讓你在大夥麵前失信。富翁很無語。
戴蒙遇到的情況要比這個複雜些。如果富翁將這個乞丐的話講述給大家,大家就會鄙視這位乞丐貪得無厭。但戴蒙給出的每股兩美元的價格,本來就在遭受華爾街一部分人的指責。
有人稱呼戴蒙為強盜,在貝爾斯登失火的時候企圖搶走一切。
戴蒙並不能像那位富翁一樣獲得輿論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