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隱藏情節之武則天(1 / 2)

通讀全文,我不禁回到最初的書名上,想問:通天帝國是誰的?是徐克的,是林千羽的,那是在戲外,在戲中,它就是武則天的。

可以說,武則天是全書中最大的贏家。她隱忍大度,深謀遠慮,沉穩老練,謹小慎微,陰狠無情,是所有這一切的布局者之一,狄仁傑、上官靜兒或者裴東來,不過都是她手上拿捏的棋子罷了。

所以說,讀懂武則天,這本書基本上就已經讀懂了一半。

其實,讀懂她並不難,林在文中對她的描寫已臻極致。比方說,狄仁傑直言,在她麵前百官敢怒不敢言,當時她的表現先是神色一變,皮笑肉不笑卻透著寒意,隨後馬上變成帶著絲絲惆悵,反而把查察大案一事交給他去辦理。

林筆觸一變間就寫出了武則天的王者氣度。

再說她的沉穩老練,林在最後宮殿審判那段可謂是描寫得淋漓盡致。有人稟報禦花園有叛軍潛入,她是如何處置的?瞬間想到讓武天通帶兵回援,可馬上考慮到時間來不及或者兵力不足的問題,於是她望著狄仁傑心神一轉,殊不知就在這一望一轉之間,可是關係著她以及數以萬計的軍隊的生死,還有這天下江山的歸屬,她卻能夠從容處之,將如此重任完全地托付給一個曾經反對過她的人,這是何等的氣魄?

當狄仁傑喚她下堂受審時,她的沉穩老練更是彰顯無遺。麵對臣下的微言,他不怒不言,反而舒展愁眉,保持莊嚴,穩步而行,下堂聽審,因為以她的智慧自然看得出,那六道君主已經折服,而狄仁傑會按著她的意願審理下去。

事實確是如此,當狄仁傑宣布那段可以說是“審天子,鎮叛亂,定江山,立皇嗣”的判決時,武則天已然知道大局已定,而後又是從容地回去龍位,一句“我無異議”更是引領眾意,此時她已是大周之主,天下之主。

當上官靜兒說武則天對她就像親生女兒一樣時,狄仁傑卻反問,她是怎麼對待她自己的兒女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世人皆知,武則天的陰狠無情也是出了名的。

不說她關了狄仁傑八年,令沙沱成為獨臂,也不說她滅上官家滿門,殘害無數忠心老臣,我隻想說,她是怎麼對待上官靜兒的。表麵上看,她讓上官靜兒錦衣玉食、高官厚祿、形同公主,而實際上她這麼做就像是在飼養獵犬。

如果她真的為上官靜兒著想,她會讓她假扮國師做那些傷天害理的惡事嗎?為了需要,她可以隨意地將上官靜兒丟給一個剛出獄的糟老頭,她是在試探狄仁傑,也是在試探上官靜兒,哪還有什麼情意?

當狄仁傑提出要查國師時,武則天是怎麼說的?她說狄仁傑會後悔的,這說明她已然預見到了上官靜兒的死,但是她還是讓狄仁傑去查了。原因很簡單,狄仁傑已經說過的,武則天要想登基稱帝必然要有一個清白的過去,而要做到這一點國師必須死。以武則天的智慧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所以說此時她已經決心放棄上官靜兒這個棋子了,並且是借了狄仁傑的刀殺的人,夠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