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二 長社之戰(十五)(1 / 2)

戲誌才不愧曆史上被曹操稱其為“籌畫士”,在包括曹操、趙雲和葉成在內的許多人都還把眼光放在了潁川一地的時候,他比別人看得更遠,開始了謀劃打敗潁川黃巾的主力以後的作戰方略,而向葉成提出的分出奇兵,奪下葉縣就是戲誌才謀劃中的第一步。

在戲誌才的眼裏,荀攸的“三方圍困黃巾軍,斷其糧道”的計劃是不可能失敗的,即使現在皇甫嵩和朱雋被波才壓在下風猛攻,即使朱雋之前的失敗動搖了人們的信心,即使戲誌才知道長社城的城牆不可能長時間抵擋住十數萬黃巾軍的衝擊,但是戲誌才依然有信心。

因為戲誌才相信荀攸這個百裏之才想出的計劃不可能這麼輕易地因為一兩場戰役的失利而破產,未算勝先算敗可是一個優秀的謀士所必備的基本素質,而之前荀攸在送來的那封軍報的末尾所寫的也正正體驗了荀攸身為優秀謀士的高素質。

“陽翟無恙,緊守潁陰,便宜行事。”

這就是荀攸寫在軍報末尾的十二個字,咋一看似乎有點牛頭不對馬嘴,但是戲誌才和荀彧是何等樣的聰明人,看完來信,隻不過經過了片刻的思考,兩人便已一點不漏地猜到了荀攸的意圖。

說穿了,荀攸信裏的意思也就是堅決執行“三方圍困黃巾軍,斷其糧道”這一戰略思想,隻不過荀攸同時也在信裏點出了這“三方圍困”不再是局限於潁陰、鄢陵和長社三城之間,而是進一步擴展開來,就是哪怕長社不幸失守,隻要陽翟和潁陰還在漢軍手中,那麼葉成等人隻要分兵再建立一個支點,可以是許縣,也可以是新汲,又或者是臨潁,隻要能用這三個支點連成一條封鎖線,能把潁川黃巾的主力困在潁川東北一線就可以了。

而隻要斷開了波才和潁川南部之間的聯係,隻留給波才一個剛剛經曆了戰火,殘破不堪的潁川東北部,光是波才手下的十幾萬大軍的糧草躊躇問題就能在短時間內讓波才崩潰掉。

至於說有可能出現的波才向別處的黃巾軍求援的問題,荀攸也考慮到了,隻是就他所知,盤踞在陳留的黃巾軍現在正和漢軍打得熱鬧,即使想要增援波才也是騰不出手來;再說旁邊的陳國,地少力弱,根本不可能在供養屯駐其中黃巾軍的同時再伸出手來拉潁川黃巾的十幾萬大軍一把。

而要是波才最後無法連通潁川南部的手下,為了保住手下軍隊選擇了退到陳留或是陳國兩地,那更好,葉成和曹操隻要能奪下鄢陵和新汲,那就能封鎖住波才重新回返潁川的道路,到時候剩下的那些遺留在潁川南部的黃巾軍,因為沒了波才這個渠帥的整合,哪怕數量再多都隻是一盤散沙,荀攸和葉成有的是時間來慢慢收拾他們。

這樣看來,荀攸的計劃的確是沒有破綻,不可能失敗,既然無論如何荀攸困死黃巾軍的計策都會成功,那就應該是時候想一下消滅了潁川黃巾的主力以後應該要如何去做了,收複潁川南部本是事在必行,根本不用多加考慮,反倒是戲誌才擔心潁川黃巾被消滅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汝南郡和南陽郡內的黃巾軍是否會趁火打劫。

不過這個可能性也不用太多考慮,以黃巾軍的貪婪,潁川變成了一個無主的大蛋糕,兩郡的黃巾軍絕不可能放過,哪怕他們無法單獨吃下這顆大蛋糕,他們也一定會想辦法狠狠地咬上一口,否則他們怎麼可能甘心?

所以戲誌才在提出占領許縣以繼續完成荀攸提出的圍困黃巾軍的計劃的同時,他還在考慮接下來要如何抵禦很有可能入侵的汝南和南陽兩地的黃巾軍,隻是受製於兵力不足的關係,戲誌才現在也沒有辦法完全杜絕這兩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