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靈帝帶著葉成,以及何進、楊賜、袁隗等一幹大臣,還有趙忠和王允等當事人來到了偏殿,蔡邕早已等候在了那裏。
上得偏殿二層,蔡邕對著劉宏深深一禮,等劉宏一聲免禮平身之後,蔡邕也不拖遝,在劉宏開口發問之前,搶先說道:“啟稟陛下,這書信的真偽小民已經鑒定出來了,雖是和趙常侍字跡幾無二致,可實際上卻是於細微處還有瑕疵,以小民判斷,這書信乃是偽造無疑。”
“真的!?”聽了蔡邕所言,劉宏連日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一時間是驚喜莫名。
劉宏這邊是高興了,可是那邊王允的臉色卻是變得鐵青,正要上前爭辯兩句,可是一步踏出,他卻又頓住了身形,遲疑再三,看了看在那裏興奮地和趙忠說話的靈帝一眼,終是頹然地歎了口氣,收回了腳步,垂手肅立在人群當中。
蔡邕抬頭看了被張讓和趙忠圍著的劉宏一眼,又向一旁的葉成打了個眼色,葉成會意,轉頭望向了放在角落裏的炭盆一眼,嘴角揚起了一個若有深意的弧度。
“陛下,這書信既是假的,想必是那黃巾軍打著挑撥離間的主意,要讓我朝廷上下互相猜疑,好讓他們乘虛而入。”
“對對對,葉愛卿說得有理,一定是這樣。”葉成錦上添花,趁著劉宏心裏高興,為今次的事件最後再找了個完美的台階,幾句簡單的話語便把這事徹底的揭過了,張讓和趙忠見劉宏發了話,也不再多言,反正隻要他們掌權一日,要對付這王允還不簡單?又何必急於一時?
“陛下,既然伯喈先生這次幫助揭破了黃巾軍的詭計,是否……”
“對對對,葉愛卿說得對,蔡邕這次立了功,著實該賞,隻是這賞……”葉成的話沒有說完,但是正在興頭上的劉宏也是會意,連說要賞,隻是要賞什麼,此時的劉宏卻是一時沒有主意。
“伯喈先生既是能在細微處查辯書信真偽,必是心細如發,又有耐心之人,尚書台為陛下分憂天下事,工作最是繁瑣,正正需要有耐心之人為陛下效力,若是尚書台有空位,就讓伯喈先生入尚書台做一尚書郎如何?”打鐵趁熱,趁著劉宏如今心情大好,葉成再推一把,大膽當著張讓等人的麵向劉宏進言推薦。
“有理,蔡邕,朕現在就任你為尚書郎,入尚書台議事,你可有異議?”
“謝陛下。”
雖是對於蔡邕的名聲才幹來說,區區一個尚書郎實在是有點屈就,不過蔡邕作為清流,受黨錮之禍連累,已經被罷官多年,如今能憑此機會重新入朝為官,一眾朝中大佬都是以高興居多,反正以蔡邕在士林的聲望和影響力,在這尚書郎的位置上隻要不被十常侍之流陷害,那最多一年半載,蔡邕應該就可以進入中樞,既然如此,又何必急於一時,反倒要是現在他們就表現得太過急迫,惹得十常侍看清了厲害,暗中下絆子,那才叫麻煩。
不過出乎眾人預料的,張讓和趙忠對於蔡邕的複官不但沒有一點不高興的樣子,反倒不斷地對著劉宏拍著諸如什麼“陛下英明”“蔡大人如此忠臣入尚書台正好可以熟悉新近國事,將來為陛下分憂”之類的馬屁,這一頓馬屁拍得劉宏是龍心大悅,直到出了偏殿還是在那裏得意地笑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