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六 鎮涼大都督(1 / 2)

對於留鎮西涼的人選,皇甫嵩心中早有腹案,隻是他沒有第一時間說出來,而是打著考校趙雲的心思,所以把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

發現皇甫嵩把目光移到自己身上,趙雲不其然愣了一下,搞不懂皇甫嵩這是眼神是什麼意思,緊接著他又發現,就連張溫也是把視線轉向了自己。

皇甫嵩看向趙雲的眼神裏全是打量,而張溫則是顯得有點疑惑,不知皇甫嵩這是何意?雖然趙雲在之前和叛軍的決戰當中不負眾望,於千軍萬馬之中拿下了叛軍統帥邊章的腦袋,立下了大功,但是就算趙雲的功勞再大,將來的前途再明亮,他現如今也不過十六歲而已,勇則是勇了,但是任命鎮涼大都督這等大事難到皇甫嵩還要讓他來拿主意?

對於皇甫嵩的心思,張溫是滿心的疑問,而趙雲在那眼觀鼻鼻觀心,目不斜視的外表之下,心裏頭是冷汗長流。

你說在這大帳裏,哪個將領在軍中的資曆不比趙雲老?他一個適逢其會才被破格提拔的小小越騎校尉,何德何能讓皇甫中郎如此看重,連舉薦鎮涼大都督這等大事都要問他意見?

雖是在政治是趙雲還顯得稚嫩,但是一段時間過去,他也明白了皇甫嵩之前對他的青睞有加,甚至特意把梟首敵酋的任務交給他,已經是引起了一些老將的嫉恨,要不是趙雲本身性格低調,完全沒有少年人的張揚,甚至很多時候的表現更是像個老頭一般,沉悶得讓人不可思議,現在皇甫嵩這一無聲的詢問帶給趙雲的就不會僅僅隻是十幾道注視的目光了。

“子龍,諸位,有何看法?”目光從趙雲身上收回,皇甫嵩環視了大帳一圈,朗聲問道。

有何看法?能有什麼看法?涼州地處苦寒,偏生又是盜匪遍地,動亂頻盈,三天兩頭的就有人舉起反旗,大鬧一通,誰要坐鎮涼州,就是不死在叛逆的刀下,也要被那些四處蜂起的叛亂給煩死,這麼一個糟糕的地方,又有誰會想去坐鎮?哦,對了,剛剛還有兩個不知道哪條筋搭錯線的家夥在那裏爭得你死我活的。

他們要真想去當這勞什子鎮涼大都督,那就讓他們倆爭去吧,反正老子是不會去的,至少不會主動開口要求,至於你皇甫嵩要看中我,想我去送死,我反抗不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說,你皇甫嵩剛剛一開口叫的就是趙雲,然後才是其他人,這不明擺著你真正想要聽的,是趙雲的意見嗎?既然如此,那我們還多什麼嘴?乖乖站在一邊靜觀其變吧。

一幫已經混成了老油條的將領麵麵相覷一陣,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同樣的想法,雖然心中對於皇甫嵩對趙雲的重視有些不爽,但是為免站錯隊,又或是亂說話得罪人,所以他們全都很有默契地選擇了閉嘴不語。

見帳中諸將沉默不言,皇甫嵩倒不覺得意外,又或者應該說,他根本就完全不在意,他的目光依然是鎖定在了趙雲的身上。

雖然趙雲聰明伶俐,但是那可憐的政治經驗卻讓他根本沒有聽明白皇甫嵩話語下所隱藏的心思,他之所以會一直保持安靜,不過是因為昨晚已經聽到了有關劉宏旨意風聲的田豐告誡他,讓他在討論有關問題的時候盡可能地保持沉默而已。

等了一陣,皇甫嵩見趙雲還是一副目不斜視的樣子,絲毫沒有開口說話的意思,不覺地低低一歎,正要開口問明白的時候,董卓卻插嘴了:“左中郎,要說坐鎮涼州,除了我董卓,還有誰適合?要知道,當年我當戍己校尉時,那些羌人可是三天兩頭就來劫掠一番的,可是每次卻都被我打得哭爹喊娘的。有我在,那些羌人翻不起風浪”

“也就是一些不成氣候的馬匪強盜而已,現在羌人叛軍尚有六萬餘眾,又豈是你以往那些兒戲可比?”

聽董卓把話說滿,孫堅頓時不樂意了,於是等董卓話音剛落,他便馬上出言抬杠,是氣得董卓牛眼一瞪,張口就要大罵。

“夠了!”眼見兩人似乎又要戰火重燃,絲毫沒把張溫和他放在眼裏,皇甫嵩的忍耐也是快要到底線了,一開口就是一聲暴喝,那其中隱含的威嚴怒氣,終是及時止住了孫堅和董卓的爭吵。

“子龍,你說,孫文台和董仲穎,他們誰更適合擔任鎮涼大都督?”許也是被眾將的不作為以及孫堅董卓的爭吵弄得煩了,皇甫嵩這下也不再遮遮掩掩,一開口就把問題的答案給縮小到了兩人身上。

真要挑一個人去坐鎮西涼,那挑一個孫堅和董卓這樣雄心滿滿的,總比要一個不甘不願的將領要好得多。

見皇甫嵩擺明了車馬,自己是再也不能保持沉默了,趙雲撓了撓頭,稍微斟酌了一下,然後才在眾人的注視下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屬下以為,董將軍更適合坐鎮西涼。”

“為什麼?”著急問話的不是皇甫嵩,而是孫堅。

“因為董將軍久居西涼,不說在西涼各地的威名,就是對西涼的風土地理也是了解,羌人叛軍如今還有六萬餘眾,急切間難以剿平,是必要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對抗,可是一旦叛逆知道了朝廷要派人正合涼州各部兵馬,他們是不可能給予我們這個時間的,也就是說,到時候我們連兵馬都聚不起來,又如何剿滅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