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郡,臨羌縣。
“大頭領,韓遂帶兵去了狄道,我們是不是趁機把他留下的人馬給殺了?”
當初槐裏大敗,不但兵力大損,更是連主帥邊章也戰死當場,北宮伯玉一見大勢已去,便馬上帶領著剩下的人馬連夜後撤,一路上連遭重創,北宮伯玉這一路的羌人叛軍早已戰意全無,隻想著能早點回到涼州,隻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願望,他們也還得經過孫堅的伏擊,損失了好幾千人馬以後才得以實現。
皇甫嵩鍥而不舍的追擊,孫堅自作主張的伏擊,被殺得,被俘的,還有亂軍當中走散的,等到北宮伯玉退回涼州地界之時,手上已是隻剩下了萬餘人馬。
而和北宮伯玉不同,韓遂一路兵馬雖然也是連遭敗績,卻是由於太史慈和荀攸兵力有限,以致對韓遂手上兵力的損傷有限,等韓遂一路後撤之時,又在路上收攏了多隊被漢軍殺散的叛軍,所以在韓遂撤回涼州以後,他手上兵力還留有四萬之眾。
正是因為手上兵力差韓遂太多,為免被韓遂吞並,北宮伯玉便選擇了退回臨羌,而韓遂則是進駐了金城郡治所允吾。
兩軍分開駐紮,一時倒也是相安無事,隻是韓遂那邊越安靜,北宮伯玉一方心中就越不安,他們很了解韓遂,不管是為人還是行事手段,八麵玲瓏、心狠手辣、足智多謀,疑神疑鬼,這些是北宮伯玉搜腸刮肚之後,所想到的形容韓遂最為貼切的形容詞了。這麼一個奸雄式的人物,你會相信在你虛弱地時候,他會看著你慢慢恢複元氣而無動於衷嗎?
反正北宮伯玉是不相信,隻是如今的情況,韓遂帶著兩萬人馬攻打狄道,剩下在允吾的兩萬軍隊雖是群龍無首,他還是沒有信心能一舉吞掉他們。
北宮伯玉是一個沒有多少主見,又喜歡依賴別人拿主意的人,而如果非要他自己做決定的話,那北宮伯玉的選擇多數會偏於保守,而如今也是如此,隻見他聽了部下的詢問,是皺眉苦思良久,直等到一眾部下站到腳都麻了,他才搖了搖頭,否決了部下的提議:“韓遂雖是人去了狄道,但是他素來狡詐,誰也不知道他是否留了什麼陷阱在允吾,隻等我們踩進去,所以我們不能輕舉妄動。”
“可是如果等到韓遂從狄道回來,他就能騰出手來對付我們了,之前從三輔回來韓遂一點動作都沒有,明顯是在打著什麼主意,我們的士兵原來就處於劣勢,如果等韓遂從狄道回來,慢慢做好準備再來打我們,我們隻怕抵擋不住啊。”
“是啊是啊,韓遂狡猾,讓他做好準備再打,我們就怕翻不了身了。”
“應該趁韓遂不在,馬上出兵端了他的老巢。”
“可是我們手上人馬已經不多了,要是再有損傷怎麼辦?”
……
北宮伯玉話音不過剛落,一個小頭領便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而這意見一出,當即激起千層浪,其餘的小頭領也是紛紛發表起自己的意見來,有激昂高聲要出兵的,有謹慎提議多加布置的,也有心怯不願多加爭戰的,各種各樣的意見一時滿天飛,是聽得北宮伯玉心煩,無奈,無措,總之就是下不了決定打,還是不打。
“大頭領,不好了!韓遂所部兵馬已經殺到城下了!”
什麼!?剛剛眾人還在吵得不可開交,這突然闖入的士兵把消息一說,眾人瞬間全都被驚得啞了火,愣在那裏張大嘴巴,久久沒有反應過來。
“城門,關城門!”
片刻之後,北宮伯玉率先反應了過來,也不問消息的真偽,馬上就對著士兵下令,此刻,他已經聽到了,那從外頭傳來的隱隱約約的喧鬧,那是戰場上彼此廝殺時的呐喊呼號,北宮伯玉久經戰場,他斷然不會聽錯。
“晚了,大頭領,韓遂所部已經殺入城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