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一把大火燒了滎陽,死傷最多的自然是無辜百姓,看著許多百姓抱著親人焦黑的屍體哭得心肝欲碎,一旁的盧植也是一陣心酸,於此境地,仁者心中的傷痛是最深的。
而在一旁,除了盧植以外,心情最糟糕的便是袁紹了,當時大火剛起,鮑信和孫策部下大多都是久經沙場的精悍士卒,眼見大火臨身幾乎都能做到臨危不亂,在聯軍其他諸侯的接應下都能及時退出城外,傷亡不大,唯有孫策因為一開始衝殺得太前,所以被大火灼傷了頸脖和下頜,留下老大一片疤痕。
可是袁紹的手下,當初太後的懿旨來得太急,以致袁紹匆忙之間起兵相應,手下招來的全是民兵,缺乏訓練戰力不強不說,其紀律性和組織性更是完全沒有,可以說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雖然後來得到汝南本家的支援,得了萬餘訓練有素的家族私兵,可是為了充場麵,那些一開始就跟隨著他的萬餘民兵他也沒有放棄,結果當袁紹帶兵殺入滎陽,大火燃起,這些民兵馬上就亂成了一團,把袁紹手下的整個軍勢衝得亂七八糟,任憑當時袁紹如何彈壓就是沒有效果。
於是一片混亂失去組織的袁紹手下便在大火之中傷亡慘重,讓他損失了近半的兵馬,同時那些在大火中瘋了一般四處亂竄的民兵還連累了其他聯軍的士兵,他們冒失地亂竄不但把孫策和鮑信的軍勢衝亂,還造成了許多通路的擁堵,讓許多百姓和士兵都逃離不及,最後被活活燒死,到頭來,被燒死在滎陽城裏的聯軍士兵大多都能把賬給算到袁紹頭上,而這也才是袁紹臉色難看,心情糟糕的原因。
既傷了手下,又欠了人情,袁紹一直糾結著,就連在眾人商議下一步的行動他都沒有聽進去半句,直到最後盧植拍板,把大軍分成五部,由喬瑁、袁遺、鮑信領軍先行支援兩天前便已直撲虎牢關而去的公孫瓚等人,然後第二撥則由孔伷、張超、王匡組成,第三波則是劉岱、張邈、張揚,第四路由袁紹、孫策統領,最後一路則是盧植帶著曹操、袁術壓陣。
五撥兵馬相隔一天出發,連綿不斷如海潮一般累積兵力,給予虎牢關守軍以連綿不斷的強大壓力。
未戰,兩軍便已交鋒。
…………
虎牢關關牆之上,董卓和李儒並肩憑牆而望,遠處袁紹和孫策的大旗迎著落日的金光緩緩而來,有幾分肅穆,幾分威嚴,還有幾分蠢蠢欲動。
“孫堅敗了一仗,滎陽又陰了他們一把,可是聯軍的兵力卻沒多少損失啊。”看著遠處連綿數十裏的營寨,董卓語氣凝重卻沒有半絲的驚慌,戰場從來都不是會讓董卓感到驚恐的所在。
“軍勢不減,威勢卻是弱了。”李儒不鹹不淡地接口。
“嗯?文優何出此言?”
自得一笑,李儒以手指點敵營,道:“若是銳氣正盛,以聯軍三十萬軍勢,又是師出有名,何必和我們纏鬥心智?堂堂正正,以煌煌軍勢而來,便足以屈我軍之誌,可是如今兩軍決戰未開,聯軍便如此百般算計……”
“他們怕了。”不等李儒說完,董卓便搶過了話頭,然後咧嘴一笑。
“看來聯軍對華將軍和徐將軍很是忌憚啊。”說完,李儒也是輕輕一笑,一副雲淡風輕。
“如今還不見盧植的軍旗,想必明日便可見到了,還請太師早作準備。”
“如何準備?出關決一死戰?”
“非也,太師隻需讓手下三位上將軍出手砍下幾個人頭,聯軍威勢便會蕩然無存。”
一聽要讓呂布、華雄出手,董卓心中便一陣雀躍,他為人最是好勇鬥狠,往昔在西涼從軍便多有衝陣殺敵之舉,後來得生高位,董卓自恃身份便少與人動手,可是骨子裏的好鬥卻讓他越來越喜歡讓手下大將和敵人單挑。
每每看著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斬落敵人的頭顱,那鮮血噴湧,那敵人膽寒的模樣,董卓就會感到心裏的暴虐異常滿足,仿佛那殺入的是他本人一般,然後為了平息那躁動的熱血,他總是要找一個或是好幾個對手,在戰“床”上一直折騰到對方失神昏迷為止,那又是一番讓他感到無比滿足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