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三(1 / 2)

“呼,顏良文醜不愧大將之才,這大軍整治得不錯。”

為了威脅幽州,袁紹把十萬大軍屯駐在了易縣,交由顏良文醜統領。今天他剛剛巡視完了易縣大營,對其間士兵們的訓練有素是讚不絕口。

“可惜蔣奇就差了一些。”

隻是,剛剛還笑口常開稱讚萬顏良文醜,這一坐下來,袁紹便是口風一轉,語氣中對蔣奇這位老部下顯得很是不滿。

實話說,蔣奇和韓猛一起,作為最早投靠到袁紹手下,同被稱為大將,其能力並不差,兩人雖然武力在袁紹手下也隻有顏良文醜隱隱壓兩人一頭,也算得上是當世虎將,隻不過兩人在戰場上,靠的從來都不是個人的武勇。

韓猛善於防守,蔣奇卻是長於攻堅。如今奉袁紹之命,蔣奇正領兵入侵青州,雖然青州起義的黃巾軍大多不過是在按照袁紹的命令逢場作戲,可是其間卻也有許多渾水摸魚,趁機攻城略地的真正賊寇。

這些真正心懷反意的亂軍,少則三、五千,多時可達四、五萬,而蔣奇隻憑借著手下兩萬兵馬,既不管對方是憑城而守,還是封山死抗,卻都一律被蔣奇殺白。

憑良心講,隻憑此些功勞,蔣奇便和“庸將”兩字相去深遠,隻不過蔣奇堪稱袁紹手下一良將,卻也僅僅隻是良將了,因為他隻會打仗,對於政治和更長遠的算計,蔣奇和韓猛一道,都不可與之言,而恰恰袁紹最不滿蔣奇的正是這一點。

當初他命蔣奇為將,許攸參謀,出兵青州,可不隻是為了“打下”青州的,他還需要兩人幫他幫青州“收服”,讓青州變成袁紹最穩妥的後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黃巾軍。

如今在青州聽從袁紹命令的黃巾軍有來自冀州的,青州的,徐州的,兗州的,甚至還有來自幽州、豫州和司隸的,這些黃巾軍可都是為了袁紹口中承諾的,那一塊可以讓他們生息的安樂土地聚攏而來,這一塊被袁紹承諾的安樂土地便是青州。

袁紹如此慷慨,可不隻是因為看中了黃巾軍的兵力,而是看中了他們的家眷。眾所周知,黃巾軍去到哪裏,他們那比之士兵至少要多出數倍的家眷便會跟到哪裏,如今在青州,效命於袁紹的黃巾軍就有三十多萬,以當時一戶人家五口人的官方統計口徑來算,跟隨著家人入寇青州的黃巾軍家眷就有至少一百五十萬。

當時青州有多少人口?東漢和帝時,青州人口約有二百九十九萬,和、殤、安、順、衝、質、桓、靈、獻,從和帝起至今獻帝朝曆經九代,漢朝天下每況越下,近年更是戰亂頻盈,謀叛四起,再加上連續的天災,天下人口銳減,此次麵對袁紹策劃的黃巾大規模入寇,青州百姓更是四處出逃,如今,當地的原住民已是不足百萬了。

青州本就不算多麼富裕,經曆連連的天災人禍,更見殘破,生活其間連養活自己都困難,而在這時候,卻突然有比原住民更多的外來人口一起湧入其間……會發生什麼?

爭奪。

土地,水源,糧食,食言,種子,各種各樣的資源,原住民為了讓自己和家人能活下去,外來人為了讓自己和家人能活下去,爭奪不可避免。

兩者相爭,贏家會是誰?

袁紹。

也隻能是袁紹,因為袁紹不會允許別人成為贏家。

當外來人口和原住民爭鬥,卻是短時間內無法爭出個結果,而雙方又沒有時間等待社會自動調節直到平衡,這時候他們便需要仲裁,袁紹到時作為青州實際上的掌控者,這仲裁的的工作自然要落到他身上。

不過,這仲裁會公平嗎?

不公平也無所謂,袁紹要的隻是對他感恩戴德的黃巾軍,和一塊以黃巾軍家眷為主同樣對他感恩戴德的青州,除此以外,原住民?

要不接受袁家的施舍活下去,要不成為袁紹拉攏世家的棋子,乖乖成為世家的附庸,要不……就去死吧。

可是,蔣奇在青州卻隻會一直猛殺猛打,連一點的表麵功夫都不去做,兔死其類狐傷其悲,同樣是叛賊,為什麼袁紹能接受自己,卻要屠盡對方?

是因為對方不聽話?可是袁軍有讓對方聽話的機會嗎?好像沒有,那袁軍為什麼要把對方殺得一個不剩?今日袁軍能如此漠視人命,將來是不是也會一樣漠視自己的性命?

人心,何時最是安定?剛得到了夢寐以求之物的時候。什麼時候最不安定?快將得到夢寐以求之物的時候。這時候的人心浮動,不安,敏感,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惶恐焦躁許久,而蔣奇卻偏偏在黃巾軍家眷快將得到安身之地的時候,因其行動太過暴烈,在他們心中種下了不安的種子,雖然這種子未必會生根發芽,但它確實已經種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