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停了;天,晴了,寒冷卻依舊縈繞大地不去,縱是初夏即近,可放眼而望,四周仍有皚皚白雪遍布,一場雪災,影響卻是連綿數月而不消。
“守軍箭手被壓製住了,撞車快上!”
“守不住了,快退!讓三隊的人馬在東門外結陣接應!”
雪停,天晴,寒冷,寨門之前箭來我往,喊殺聲已是聲嘶力竭,袁軍和幽州軍是拚殺得血流成河。
營寨外,袁軍一波波攻上,縱使幽州軍再如何奮力,可惜兵力相差懸殊,敗勢已是確立。
“碰”
削尖的木樁重重一撞,轟然聲響中,結實的原木寨門應聲破碎,大隊的袁軍隨後蜂擁而入,守軍不過稍作抵抗便是撤兵而走,這處大寨終告失守。
“下令追擊三裏之外即收兵回營。”
破寨前幽州軍早有布置,守軍接應部隊陣勢已成,法度深嚴,審配唯恐追擊太深反會使己方傷亡太大,於是下令不可追擊太過。
“其他幾路人馬可有消息傳來?”
“回軍師,辛(評)司馬早前已是回報大將軍攻破了幽州軍布置在雲霞嶺的大寨;王摩將軍、公孫犢將軍也是已然擊破了蒲窪、石溪兩處大寨;至於其他人則尚無消息。”
聽完士兵回答,審配點了點頭,心中卻在默默計算著,雲霞嶺、蒲窪、石溪,加上他剛剛擊破的勉水鄉,自從三月初十風雪停歇開始,顏良兵分八路進軍,由他親率兩萬騎兵居中接應,其餘審配、王摩、公孫犢、辛明、呂翔、淳於瓊、崔巨業各領一軍萬人在前開路,可至今三月二十六,他們一路急行軍下來,路程僅僅隻走了一半,所破幽州軍所步營寨也就四處。
這樣的進軍速度實在太慢了。
去歲雪災,連累冀州大部受災,誤了今年春耕,上半年注定顆粒無收,哪怕一早就開始有所籌備,可是袁軍的糧草依然緊張。尤其是袁紹兩線作戰,所需糧草更是巨大,如若不能在今年秋收之前在幽州一方戰線奠定勝局,那麼到了冬天……不用打,袁軍就會因為缺糧自己先崩潰了。
審配正憂心於自家大軍推進太慢,後方突然一騎飛馳而至,驚動身遭守衛。守衛迅速布防,審配也收回思緒,全神警戒來騎,卻發現來的竟是自己人。
來騎還沒馳近,遠遠地就大聲喊道:“軍師,大將軍有令,各軍不惜本錢就地向百姓借糧,然後軍師所領為第一軍,不必再等後路大軍,火速進圍廣陽!”
借糧?
就食於敵?顏良到底在想什麼!
“不等中軍急行已是兵行險招,此刻居然還要就食於敵?主公攻打幽州向以仁義為名,出師前曾命我等不得擾民,此前我等也是勒令大軍嚴守軍律,此番若是做出就食於敵之事,不但主公聲名受損,更會激起百姓反抗,縱使打下幽州,民心不穩反成負累。”
袁紹起兵時打出的是太平道的旗號,就是想著與朝廷在大義上能分庭抗禮,告訴天下人在他治下人們能安居樂業。河北一帶原是太平道滲入最為透徹之地,許多百姓腦子裏都是覺得朝廷讓他們生活困苦,隻有推翻朝廷方才能過上好日子,所以袁紹這旗號打出來,冀州一帶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盡攬民心。
可是幽州卻不然。當年黃巾亂起,幽州和徐州同是最快平定叛亂之地,後來劉虞坐鎮幽州,又得張飛這個地頭蛇相助,幾年間就基本把幽州的太平道勢力連根拔起。接下來蔡邕接掌幽州,儒家最重教化,而蔡邕身為當世大儒,在著力恢複民生之餘也是大力推行文教。在各名士大儒的開導教化之下,太平道在幽州的民心基礎更是被破壞殆盡,百姓心中記著的便隻有太平道起義之後,黃巾軍那燒殺搶掠的諸般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