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傳略
梁啟超(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別署飲冰子、飲冰室主人、哀時客、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我國著名的政治家和著名學者,梁啟超12歲中秀才,17歲中舉,次年訪康有為,被這為今文經學大師所折服,於是依毅然退出學海堂,從學康三年,自稱“生平知有學自茲始”。戊戌政變後,出亡日本,廣讀西書。1902年創《新民叢報》。
(一九○五年,梁啟超與思順、思成、思永。)
其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學貫中西,囊括古今,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著。一生著述等身,總約千萬餘字,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飲冰室合集》較稱完備。
1912年回國,1918—1920年旅歐,回國後不遺餘力地從事講學和著述,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指導範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曆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聖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主要著作收入《飲冰室文集》。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作上亦有多方麵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方麵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梁啟超年表
一歲
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 癸酉 正月二十六日(公曆二月二十三日)生於新會茶坑村。
五歲
一八七七年光緒三年 丁醜 由祖父和母親教讀四書五經。
十二歲
一八八四年光緒十年 甲申 應廣州童子試 中秀才。
十六歲
一八八八年光緒十四年 戊子 廣州學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粵秀、粵華書院外生。
十八歲
一八九0年光緒十六年 卯寅 經陳千秋介紹,就學於康有為。
十九歲
一八九一年光緒十七年 辛卯 入京與李蕙仙完婚。
二十歲
一八九一年光緒十八年 壬辰 祖父卒,回鄉居年餘。
二十三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