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關堯,剛滿18歲,1969年9月生,一個村裏第一個去縣城裏讀上縣城裏最好的高中,然後進入清華讀就計算機係的一名普通貧窮的讀書人、草根。
記得那個時候,我特迷戀馬克思主義,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便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鄧老最早也曾表述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1988年九月五日,鄧老曾說過“世界在變化,我們的思想和行動也要隨之而變。過去把自己封閉起來,自我孤立,這對社會主義有什麼好處呢?曆史在前進,我們卻停滯不前,就落後了。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的根本問題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原則,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為此就必須開放。否則,不可能很好地堅持社會主義。拿中國來說,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麵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麼大。但是我們封閉了二十年,沒有把國際市場競爭擺在議事日程上,而日本卻在這個期間變成了經濟大國。”而在這日後的十二日他又在強調道:“從長遠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學技術。否則,我們已經耽誤了二十年,影響了發展,還要再耽誤二十年,後果不堪設想。最近,我見胡薩克時談到,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將來農業問題的出路,最終要由生物工程來解決,要靠尖端技術。對科學技術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方麵的投入、農業方麵的投入要注意,再一個就是教育方麵。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麵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要注意解決好少數高級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尊重他們,會有一批人做出更多的貢獻。我們自己的原子彈、**、衛星、空間技術不也搞起來了嗎?我們的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在全世界也是居於前列的。知識分子待遇問題要分幾年解決,使他們感到有希望。北京大學一位老教授說:“我的工資從建國時候開始就是這麼多,但是現在物價漲了,我的生活水平降了三分之二。”我們不論怎麼困難,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這個事情,在國際上都有影響。我們的留學生有幾萬人,如何創造他們回來工作的條件,很重要。有些留學生,回來以後沒有工作條件,也沒有接納他們的機構,有些學科我們還沒有。可以搞個綜合的科研中心,設立若幹專業,或者在現有的一些科研機構和大學裏增設一些專業,把這些人放在裏麵,攻一個方麵,總會有些人做出重大貢獻。否則,這些人不回來,實在可惜啊。科教投資的使用要改進,這也是改革的重要內容。要把“特殊時期”時的“老九”提到第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嘛。”(這是鄧老同誌兩次談話的節錄,分別摘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的談話和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聽取關於價格和工資改革初步方案彙報時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