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研究現狀和某些術語述要(二)(1 / 1)

第二節 某些術語述要

鑒於在文獻上某些術語的名稱不同,但賦予的含意卻是相同的;而相同的術語,陚予的含意卻又是不同的。為了避免這種混亂現象和準確地運用術語,故對本書中使用的一些術語的名稱和內涵作如下陳述和規定。

1.表層洋水係指大洋水麵以下2—3米深度采集的水。

2.分展洋水係指在不同深度上采集到的大洋水。所謂分層是指深度而言的,並不反映它們在物理化學上存在一定的差別。使用的采水儀器是由美國EGSG公司生產的MKⅡ型溫鹽深水文探測儀,這次采樣深度間距定為500米。

3.底層洋水係指離洋底沉積物表麵200米以上水層中采集到的大洋水。這個距離不是絕對的,它也並不反映其在物理化學性質上與上覆水體的區別。因為用型溫鹽深水文探測儀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樣時,為避免儀器與洋底沉積物撞擊而遭到破壞,一般投放儀器的最大深度總是要距洋底200—300米左右,加之由於浮力和洋流的衝擊使探測儀發生飄移,離鉛垂線飄移距離大者約達1千米左右,小者亦在100米左右,飄移後儀器測定的深度是正確的,但難以定位,與洋底距離較難準確地確定。因此,本書中指的底層洋水是泛指的。

4.界麵水係指洋底沉積物與大洋水交接處的水,也就是固相和液相交界麵上的水。主要是由箱式采樣器和大型重力活塞采樣器等采集的,確是接近洋底的,大約離洋底1米左右的底層洋水。界麵水是緊挨著洋底沉積物的,它實際上是底層洋水中的一種特殊類型,是特指的。界麵水隸屬於底層洋水之列,而底層洋水不等於就是界麵水。本書中使用的這兩個術語的含意差別僅在於此。

5.軟泥水(按水儲集於沉積相的空陳形態而論,可謂之孔陳水)鑒於洋底沉積物天然含水量很大,液性指數很高,主要由膠粒(顆粒粒徑﹤0.002mm的占40%左右)、粘粒(顆粒粒徑0.005—0.002mm的占20%左右)等細分散性物質組成的軟泥,其間賦存的七謂之軟泥水。洋底軟泥在底層洋水平流、對流作用,底棲生物的攪動作用,或在其它力的作用下具有流動性,實際上為半液化或液化的軟泥層。軟泥水的提取主要是用高效多用途間隙水壓濾機在海上調查船上或樣品送往實驗室後進行的,用其它方法提取亦可。

6.沉積成因水按其與沉積物生成的時間關係可將其分為同生和後生沉積成因水兩類。同生沉積成因水係指在沉積作用期間與沉積物同時形成的並被俘獲在沉積物顆粒之間的水,形成後並未受到異地沉積成因水的排擠或交替。

後生沉積成因水係指在沉積物形成後經受了後期作用的改造,賦存其間的同生沉積水經受了排擠或交替後形成了新的沉積水。這種水不是與儲層沉積物同時形成的,它可早於沉積物,也可晚於沉積物生成的年代。

7.水地球化學壘(或稱柵欄和屏障陣)係指在水係統內或水與固相接觸處或在地殼內的較短距離內,元素的遷移強度急劇降低和濃度增高的地段。根據水中組分或地球化學環境指標可分為不同性質的壘,諸如金屬壘、濃度壘、氧化壘、堿性壘等等。壘的規模差別很大,大的可稱為巨壘,小的可稱為微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