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 處置袁洪,因果買單;拳意共鳴,欲鑄軍魂(1 / 2)

六十九處置袁洪,因果買單;拳意共鳴,欲鑄軍魂

“你都不參與,我又何必多事?”羽翼仙無動於衷,張桂芳也不以為意。

他原就隨口一說,並不在意袁洪的死活。此次親自前來,已是礙於情麵。之前不聞不問,固然有沒能收服鄔文化的緣故,卻也是心有顧忌,不願過分幹涉。

望見袁洪逃走,又聞喊殺之聲漸弱,張桂芳尋思:“孟津將克,再往前去,就是朝歌,殷商敗亡,已成定局,留下也無波瀾,不如早些請辭,先回青龍關去。”

此念方生,張桂芳忽覺心血來潮,感到有事待決,不應急去,心下不禁狐疑,但又不甚擅長推算,一時難知其故。及至天明,孟津已下,眾將俱回複命,諸事都須忙碌,張桂芳也不曾想出個所以然來。

時有楊戩把袁洪擒回,麵見薑尚,說道:“白猿狡詐,逃回梅山,險些讓它走脫;幸遇女媧娘娘鸞駕,秘授法寶玄術,方把白猿擒至轅門,請元帥落。”

薑尚命將白猿牽來,看罷說道:“此怪害人無厭,情殊可恨,推出斬之。”

楊戩領命,複至轅門,手起一刀,斬落猿,但見頸上無血,青氣生出,化作白蓮,一放一收,又是一個猿頭。連斬數刀,皆是如此,楊戩知它身俱玄功,不好治處,忙報薑尚。

薑尚急出營來觀看,見狀歎道:“白猿既能采天地靈氣,便會煉日月精華,故有此變;可惜陸壓老師不在。”

張桂芳聞言,心中一動,已知其故,暗歎:“因我之故,陸壓未把斬仙飛刀付予薑尚,此怪卻須我來解決。”乃取噬神槍,說道:“不妨,我有辦法治它。”

待薑尚許之,張桂芳一槍刺出,即貫白猿之腦,但見白蓮現出,扭曲掙紮,終歸不能逃脫,就讓吸到槍尖裏去。

眾將齊吃一驚,不意噬神槍狠毒至斯,非止壞了袁洪性命,還把元神魂魄一並湮滅,從此再無痕跡。

張桂芳則是眉頭微皺,卻有一道清涼之氣,自槍中生出,回饋而來,須臾融入體內,元神法力似乎俱有增長;尋思:“原來如此,難怪老師命我慎用此槍,若是自製力不足,多半當作捷徑,極易誤入歧途。”

收起噬神槍,張桂芳感覺再無妨礙,即向薑尚辭行,說道:“師叔保重,弟子不宜久留,就先回青龍關去了。”

薑尚雖覺不舍,卻也知道無法挽留,畢竟張桂芳亦有重任在身,就道:“你也珍重,一路順風。”

眾人話別,再無他說;不提薑尚如何進兵,單表張桂芳、羽翼仙回轉青龍關。

方至關前,張桂芳就隱約感到一股似有似無的拳意,冥冥蕩蕩,橫在虛空;尋思:“軍中正在訓練?”遲疑了一下,就催窮奇,轉至校場,就見正在演陣,並未有人練拳,不禁心中納罕,暗道:“奇怪”

眾將看見,忙來見禮,就問:“大帥何時回來,急至軍中,可有要事?”

“剛回關上,並無要事。”張桂芳仔細感知,終覺難解,就問:“你等練兵,拳意共鳴之時,可有異常?”

眾將不知其故,一時麵麵相覷,遲疑說道:“沒甚明顯異常,就是拳意共鳴,能令士卒更易領悟罷了。”

張桂芳心下沉吟:“百思不如一試。”就道:“你等安排一下,擇日我會親自教授拳術。”

暫辭眾將,張桂芳回見龍吉公主,敘過前事,說了疑惑,問道:“此即道統效用?”

龍吉公主愕然,同樣不解,沉吟答道:“大抵氣運、功德之類,圓滿時自有垂相,不必猜疑。”

張桂芳隻好按下疑惑,來日複至軍中,並非全是功利之心,總要先盡職責,招集眾將士齊聚校場,設講釋疑,甚或示範;又有書佐記錄言行,成冊,供後查閱。

說過拳理,即命三軍演練,張桂芳因要試驗究竟,就在前麵領練拳術,待至酣處,拳意共鳴,但覺軍心所向,無畏無懼,眾誌成城,仿佛天命,凡有阻攔,皆可碾碎。

張桂芳的拳意亦在其內,心境本該空明,偏又生出一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豪情;念動拳動,三軍皆隨,元神拳意非但不見損耗衰減,反而愈加旺盛,令人迷醉,就如斬荊斬棘,一人之力顯然不如眾人之力。

眾將士則是別一番感受,隻覺今日練拳,分外順暢,冥冥之中似有一股強大的意念,不斷引導規範,非但不易出錯,而且另有精進,隻要順著這股意念出拳,仿佛連虛空都可擊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