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2 / 3)

他為這個想法所鼓舞,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一部15萬字的書稿完成了。

書名為《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摘要》,全書分作七個部分:

第一篇:從地球看宇宙。著重闡述地球起源問題。

第二篇:啟蒙時代的地質論戰。回顧地質學形成時期的各流派及其爭論。

第三篇:總結地質工作的要點。

第四篇:古生物及古人類。著重介紹生命的起源,書中談道:人類是自然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是一個生命體內由低級到高級的漸變過程。

第五篇:三大冰期。在漫長的地質時代,地球上曾出現過三次特別寒冷時期,即第四紀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震旦紀大冰期。

第六篇:地殼的概念。在介紹地殼的一般屬性之後,李四光特別提到地下熱能的開發和利用。

第七篇: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在這一篇中,李四光著重闡述自己五十來年關於地質構造方麵的理論。

這是李四光最後一本書,他把文稿通讀一遍,交給秘書,說:這是寫給毛主席的書。

3.開發新能源

1970年,李四光81歲。81歲的老人,又患多種疾病,還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9月,地質部下屬勘探隊在湖北沙市打鑽。當鑽頭深入到地下三千米處時,一股巨大的水柱,冒著騰騰霧氣,直衝雲天。“啊呀呀!”周圍的人驚叫著四處散開。水柱衝到半空又落下來,頓時燙傷好多人。

熱浪繼續往外冒,很快,衝開一條水溝,水流進莊稼地。

金燦燦、沉甸甸的穀穗兒,橫七豎八地倒了一地。

公社社員們很生氣,眼看到手的糧食被毀了。他們向上麵反映。

調查組來了,到水田一看,田裏白花花的一片,摳下一塊嗅嗅,好鹹。原來,地下噴出來的是鹵水。

正在武漢的李四光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回到北京。

他指示地質力學研究所,組織地熱組到沙市考察。

那些天,李四光一直處在亢奮狀態,時刻注意收集地熱方麵的消息。

說起地熱資源,還得從李四光留學英國談起。那時,他途經巴黎,在中國留法學生勤工儉學會上,作過一次題為《現代繁華與煤》的演講,談到人類一旦用完地球上的煤炭,該怎麼辦。他很樂觀地告訴大家,肯定還有新的能源。20世紀20年代他搞科研究時發現,地球上煤炭開采前景是有限的。1956年在世界科協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上,他說過:“用不著想入非非就可以預料到,將來我們的子孫會責罵我們的,為什麼眼看著像煤這樣貴重的物質隨便當做燃料燒掉而默不作聲。”

不能給後代留下一個百孔千瘡一貧如洗的家,要開發新能源。1958年李四光提議,開展地熱學的研究。

地球的熱能有多大?李四光說:“地球是個龐大的熱庫,有源源不斷的熱流。”如果把地球上儲存的全部煤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作為100,那麼石油為3%,目前能利用的核燃料為35%,地下熱能為煤的1.7億倍。

開發熱能源,便是李四光打算給人類作出的最後的貢獻。

不久,天津有家賓館成功地利用地下熱能為旅客服務。他們特意邀請了李四光夫婦。

李四光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他和老伴相互攙扶著在賓館的浴池裏泡了個熱水澡。地下熱水溫度適宜,裏麵有許多有機物和微量元素。許淑彬說:“老先生,整日聽你講地下熱能如何好,我今天真的感受到了。”

李四光對著陪同他的天津市的領導算了一筆賬。“這家賓館利用熱能僅供賓客洗澡一項即可節約四噸煤,全國有多少賓館,如果都利用熱能,可以省下多少煤炭?”

“開發地下熱能,前景無限啊。”李四光望著周圍的人,他們有的是市委領導,有的是科研人員,有的是賓館的負責人。他們都很年輕,都有一條長長的人生道路,而自己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想到這兒,他提高音量,緩慢又深沉地說:“如果把地球交給我們的珍貴遺產———煤炭之類,內容極其豐富的財富,不管青紅皂白,一概當做燃料燒掉,不到幾十年,我們的後代對我們這種愚蠢和無所作為的行徑,是不會寬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