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史蒂夫·喬布斯:不斷創新的矽穀狂夫(1 / 2)

史蒂夫·喬布斯,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1955年2月24日,生於美國舊金山,是個由養父母撫育大的孤兒。

這個被人們稱為“矽穀狂夫”的年輕人,創造了現代天方夜譚:

他以東拚西湊的1300美元起家,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推出的蘋果個人電腦席卷了全球。蘋果2號電腦的生產和銷售獲得巨大成功,1978年就賣出8000台。1979年就翻了4倍,達到35萬台,銷售額也達到4700萬美元。

“蘋果”成為個人電腦的代名詞,一場“個人電腦革命”也隨之在美國轟轟烈烈地展開。到1980年,年僅25歲的他已擁有數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成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他成為白宮的座上客,美國總統裏根對他十分賞識,稱他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1982年2月號的《時代》雜誌把喬布斯作為封麵人物;3月份的《生活》雜誌也刊出他的照片,並刊登文章對他推崇備至,稱他是花錢都買不到的至寶;1984年的《商業周刊》也以他為封麵人物,並刊出“喬布斯董事長的金玉良言”。

喬布斯小時淘氣、聰明,又好動。

剛滿10歲的喬布斯迷上了一樣東西:電子。這個小東西似乎對他有無限的吸引力。

有一次,喬布斯在製作一種頻率計數器時,僅因缺少一個零件,就直接給著名的惠普公司創始人之一休利特先生打電話,請求幫助,休利特先生最後居然被他說通了。

還有一次,喬布斯和好朋友沃茲看到莫斯技術公司在舊金山市舉行韋斯康計算機展覽會,並出售它最新生產的6502微處理器芯片。使他們驚喜的是,該芯片售價僅為20美元。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有了它,再配上存貯器和外圍設備不就可以組成一台微型計算機了嗎?

他們還想,我們準備製作的是一台微型的通用計算機,它可以用來解決各種計算和數據處理問題,光有硬件不行,還必須配上軟件!就這樣,易學易用的BASIC語言用到了6502芯片上,恰到好處。就這群,一台完整的通用計算機的雛形完成了。

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試操作時性能合乎設計要求。喬布斯興奮地拿起希爾老師送給他的照相機。給這台計算機拍了照片,他還給這台電腦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蘋果”(Apple)。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誕生於1976年。

可“蘋果”機的生意清淡,“公司”的處境日趨艱難起來。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沃茲在“家庭計算機俱樂部”示範操作了“蘋果”機,當時除了往日的夥伴外,還有一位“財神”——零售商保羅·特雷爾在場。喬布斯早就瞄準了這個機會,他請特雷爾親自操作一下,隨後又滔滔不絕地向他介紹這台新型電腦的獨特優點,最後像做廣告似的加了一句:“您會越來越喜歡這台電腦的。”特雷爾全神貫注地看著、聽著、操作著,臉上漸漸地露出了微笑,他果然喜愛上這台電腦,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表示願意與他們保持聯係。

第二天,喬布斯來到特雷爾的商店,開門見山地說:“我是來與您聯係工作的。”“來得真快啊!”看著小夥子稚氣未脫的臉上堅毅而認真的表情,特雷爾不禁被感動了。他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在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時間就是金錢。喬布斯呢,二話沒說,爽快地答應了這一期限。他相信沃茲和自己的能力。隨即兩人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喬布斯心花怒放。他連蹦帶跳地跑回自己的車庫,向沃茲報告這一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