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老祖宗告訴我們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一個人如果把世界想得太美好,相信“無下無賊”,那最後他就一定會在現實裏跌得頭破血流。“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所以我們在堂堂正正做人的同時,還要多點防人之心。
王強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的青年,一年前進人目前的公司營銷部後,一直努力工作,創造了不少佳績。沒想到,公司調來一位新經理,提出人事改革建議,而他的第一把火就燒到營銷部頭上,從部長主管到員工,全部換成新經理的“嫡係部隊”,王強被調到調研部做分析員。王強怎麼也想不通,無論工作態度還是業務能力,自己都沒的說,以前曾共過事的現任副總還直說要提拔他做副手。可如今到底怎麼了?自己究竟把誰得罪了?讓他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做出這個決定的正是他一直深信不疑的那位副總。
不是所有的上司都能明辨是非、公私分明,在任何時候都能包容你;也不要指望老板都是教育家,在你陷入困惑時會對教誨指導。“黑哨”往往響起於無形,你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適時亮出自己的絕技,讓上司對你刮目相看。另外,還要注意方法,不要給上司造成太大的威脅。有的老板在沒有發跡或有難的時候,善用情感來籠絡人心,可一旦渡過了難關,便把知道他底細的人“幹掉”。所以你不加以防範,怎麼行呢?
生活有美好的一麵,也有嚴酷的一麵。我們不能因為生活的嚴酷去否定生活的美好,我們也不能因為生活的美好而不去正視生活的嚴酷。
活在世界上,我們必須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一定會與許多說不清的風險相遇。但是,如果缺乏對自己基本負責的態度,和對內外風險的防範之心,就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情感、事業等多方麵的損失。
有一次,李隆基和李林甫一起,談到了一個官員嚴挺之,李隆基說:“嚴挺之在哪裏?我聽說他是一個將相之才,應該委以重用。”李林甫本來就非常嫉妒嚴挺之的才能,害怕他有一天會奪去自己宰相的位置,忽然聽皇上這麼一說,心裏就跟個擔心了。於是他搪塞地回答了皇上的話後,就趕緊找來嚴挺之的弟弟嚴損之,裝出一副十分親密的樣子,促膝談心,敘舊情。並答應推薦他當員外郎,然後有說:“皇上很喜歡你哥哥的才能,為什麼不讓你哥哥假說患了風寒,向皇上請求回京城醫療,這樣就有機會見到皇上得到重用了。”
嚴損之聽了滿心歡喜,便到絳州把李林甫的話告訴在那裏當刺史的哥哥嚴挺之。嚴挺之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不假思索,就按照李林甫的話寫了一張表,派人交給李林甫。李林甫見嚴挺之中了計,非常高興,就拿著這張表格告皇上說:“嚴挺之現在年老體衰,又得了風疾,應該讓他擔任閑官,以便治療。”玄宗接過表來,一邊看,一邊搖頭歎息道:“可惜,可惜!”結果,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四月,玄宗便下令讓嚴挺之做太子詹事,呆在洛陽養病。
李林甫就這樣兩邊當好人,暗中使手段,讓別人受到陷害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像他這樣口蜜腹劍的人,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這種小人是最難提防的,他的壞主意總是裹著蜜糖送給你,如果你看不清他的真麵目,就會被他害了還有拿他當好人。
的確,明麵上的壞人不可怕,因為我們一眼就能區別出來,對這種人自然會產生本能的防範心理。假好人才最可怕,因為他會用“善”的麵具偽裝自己,對你施以小恩小惠讓你心存感激,他卻專門在背後說壞話,這種人是最難防範的。
不僅要提防小人,也要提防厚道之人。所謂“知人知麵難知心”,“大奸似忠”,一些看似厚道的人,其實是最陰險的人。所以,對於那些貌似“忠厚”的人,也不能不多加防備,以免上當受害。
此外,我們不僅要防備自己不喜歡的人,更要防備自己喜歡的人給你帶來危害,許多現代高官的職務犯罪,不就是為了自己的親人嗎?
有人說,整天防這防那的,難道這世上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君子,這樣防來防去的豈不很累?是的,如此防人確實很累,當然在你身邊也有真正的君子。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惟有提高自己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擁有孫悟空“火眼金睛”、七十二般變化的本事,一眼把人、事看透,一招把人製伏,這樣就無須防了,因為你有更高的智慧去應對他們,把他們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你達不到這種本事又不想受傷害,那就得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學好如何防人這一課。
人在屋簷下,一定要低頭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意思說得是人處在困境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但處於屋簷下,不同的人可能會采取不同的態度。有誌者,屋簷下低頭是為了將此當做磨煉自己的機會,不斷豐富、充實自己,以圖將來東山再起,而絕不會消極乃至沉淪;那些經不起困難和挫折的人,往往會徹底失去希望,畏縮不前,不願想去克服眼前的困難,隻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聽天由命,是真正的低頭。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十分殘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隋朝的許多官員也紛紛倒戈,轉向農民起義軍。因此,隋煬帝的疑心很重,對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國公李淵(即唐高祖)曾多次擔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處,悉心結納當地的英雄豪傑,多方樹立恩德,因而聲望很高,許多人都來歸附。這樣,大家都替他擔心,怕遭到隋煬帝的猜忌。
正在這時,隋煬帝下詔讓李淵到他的行宮去覲見。李淵因病沒有去,隋煬帝很不悅,多少有點猜疑之心。當時,李淵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煬帝的妃子,隋煬帝向她問起李淵未來朝見的原因,王氏回答說是因為病了,隋煬帝又問道:“會死嗎?”王氏把這消息傳給了李淵,李淵感到事態嚴重,就更加謹慎起來。他清楚自己遲早會為隋煬帝所不容,但現在起事又時機不成熟,就隻好縮頭隱忍,等待機會。於是,他故意廣收賄賂,敗壞自己的名聲,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而且大肆張揚。隋烯帝知道後,果然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試想,如果當初李淵不低頭,或者頭低得稍微有些勉強,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煬帝所殺掉,哪裏還會有後來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國的建立。
做人“低頭”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與現實環境有和諧的關係,把二者的摩擦係數降至最低。是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走更長遠的路;更為了把不利的環境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力量,這是做人的一種權變,是更高明的生存智慧。
而所謂的“屋簷”,說明白些,就是別人的勢力範圍,,換句話說,隻要你受這勢力的保護,那麼你就在別人的屋簷下了。別人能容納你已是不錯了,你就得遵守人家的規矩,就會受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排斥和限製,以及不知從何而來的壓力,這種情形任何人都會碰到,特別是想幹成一番事業的人更會碰到。所以,在人屋簷下的心態就有必要調整了。
隻要你已經站在了別人的屋簷下,就一定要厚起臉皮低下頭,不必等旁人來提醒,更不用等撞到屋簷感覺到疼了才低頭。這是一種對客觀環境的理性認知,沒有絲毫勉強,所以根本不要難為情或拉不下臉。與生存相比,臉麵又值多少錢?在生存與臉麵相矛盾時,生存還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