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月21日,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一所醫院裏,一個女嬰誕生了。人們不曾想到這個小生命後來竟然在政治風雲中成長起來,曆經磨難,成為巴基斯坦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並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理。她就是“東方的女兒”--貝娜齊爾·布托。
貝·布托的祖上是大地主家庭,在巴基斯坦屬於望族。其父布托從美國、英國留學回國後曾任律師。後進入政界,由於政見不合,1966年辭去外交部長職務。1967年,布托創建巴基斯坦人民黨。人民黨成立11個月後,布托全家及黨內上層領導被當局投入監獄。布托數次入獄,由於人民支持,政府未敢行動。1979年,布托還是被處以死刑。這拉開了貝·布托政治生涯的序幕。
在這之前的26年間,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及學校教育。1969年,貝·布托成為哈佛大學一名學生,主修比較政治學。在美國,貝·布托很快適應了環境,並積極投入了當地學生運動中。冒著被驅逐出境的危險,她參加了波士頓廣場舉行的反對越南戰爭的示威活動;在參加華盛頓大規模反戰遊行時,她第一次嚐到了催淚彈的滋味。她還接受了一些婦女解放思想。這對她後來的政治思想有很大的推進作用。在這堅,她還結識了彼得·加爾布雷斯--美國高級外交官和教授的兒子,這對她後來政治命運的扭轉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1972年6月,布托總統和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舉行巴印會談。貝·布托跟隨父親一同參加,給在場記者和英迪拉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第二年,貝·布托和彼得又被英國牛津大學錄取:在父親的“抓住這個機會去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夢想”的叮囑下,貝·布托在三年裏攻讀了政治學、經濟學和哲學,並在第四年選擇了國際法和外交課程。此時的她已經是一個具有敏銳洞察力、豐富知識和雄辯口才的政治新銳了。貝·布托清晰地看到,在國內,要推翻父親的不是選票,而是槍炮。
1977年7月5日深夜,巴基斯坦爆發軍事政變,軍事統帥齊亞獲取政權。9月17日,布托總統被捕,並先後輾轉於三地監獄之間。9月29日,貝·布托與母親被捕入獄。她見到了父親,表示要留下來幫父親打這場官司。父親深沉地對她說:“那你就得變得非常堅強。”
從此以後,母女倆大部分時間都被監禁或拘留。但一有機會,她們就會從人民那裏獲取力量繼續鬥爭。第二年,貝·布托打算以祭祖名義從卡拉奇到拉卡納去。母親托人送來便條:“不要指責或批評齊亞,而要集中談諸如物價上漲之類的問題。你一定要在那裏舉起黨的旗幟,管理好黨務。”1979年4月3日,一架飛機載著布托總統的遺體神秘地飛回老家拉卡納安葬。八天後,母女獲釋回家。1980年,人民黨同意與“巴盟”合作,“恢複民主運動”
框架搭成了。母親囑咐貝·布托保持低調,以便至少有一人在獄外領導黨的活動。1981年2月,“恢複民主運動”成功,然而兩人再次被捕。貝·布托堅決抵製當局的誘逼、迫害,不放棄政治權利。1983年6月21日,她在監獄裏度過了30歲生日。
在已身為美國參議員的彼得·加爾布雷斯的大力幫助下,1984年1月10日,貝·布托終於獲釋。她出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口去國外治病,遊說四方獲得國際援助。2月,齊亞迫於美國壓力同意在第二年3月舉行大選。之後又幾次反複更改決定,終無定果。1986年1月,貝·布托到華盛頓活動以擴大國際影響,號召群眾示威遊行,迫使當局宣布早日舉行大選,隨後回國。歡迎她的人群擁滿大街小巷,由100萬變成300萬。在1988年底的大選中,貝·布托領導的人民黨終於獲勝,她成了巴基斯坦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