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說:“人無秘密可言。即使他們口不作聲,指頭也定會‘喋喋不休’。內心的秘密總會通過每一個毛孔泄露出來。”要想發現潛藏在人內心的秘密或者說人內心最真實的一麵,我們就要運用敏銳的洞察力來透過現象看本質,洞察力可以變無意識行為為有意識的表達——透過表麵的那些微小的細節直達對方的內心。人們通過對個人的情感、認知、行為動機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透徹分析,來認識對方。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項能力,那麼,我們同樣也能把自己的言行恰當組合或分解後進行分析,從而正確地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這樣,我們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算命先生為什麼說得那麼準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看手相、看麵相的算命先生,即使是在現代化的都市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在公園門口、立交橋下、人行道邊,有不少人在算命先生的卦攤前虔誠地請求指點,而且這其中不乏高學曆者,在這些人的眼裏,算命先生成為幫他們預見未來的“活神仙”。
雖然人們明知這是迷信,但還是有人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預測自己未來的運程。而且很多受過算命先生“指點”的人,都會被算命先生未卜先知的預見力所征服,他們覺得算命先生說得非常準,覺得算命先生很神奇。那麼,算命先生真的能夠洞察過去、預知未來嗎?
事實並非如此。其實,算命先生隻不過是研讀了古代的《周易》和一些算命類的書籍。《周易》是一本建立在古代科學基礎上的算命書,而算命類的書籍很多都是以心理學為基礎而編寫的,一般以一看、二聽、三試探、四分析為核心內容,但是因為它其中還含有有神論的觀點,以及宿命論、生命輪回等迷信思想,所以它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那些飽覽算命類、心理類書籍並將內容融會貫通的算命先生,就成了心理學高手,他們確實能夠“算”出——根據心理學的知識通過一看、二聽、三試探、四分析,來推測出你現在的處境和近期的狀況,洞悉你的心理活動。
一看。他們往往觀察過往的人群,關注一些我們不太注意的細節,如穿著、走路姿勢、精神狀態、隨身物品等,以此來分析此人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並且大概推斷出此人是否有心事等基本信息。
二聽。隻要有人上去詢問,他就會通過說話人的口氣,來揣測對方的心理。
三試探。這一步對算命先生來說是最重要的一環,他們往往用模棱兩可和故弄玄虛的語言來試探對方。從這一點來講,算命先生更偏愛給一些女性算命,因為女性更偏向於感性認識,很多女性都比較多愁善感,很容易就著了算命先生的“道”。
四分析。對於前來算命的人,他們會根據你提供的支離破碎的信息,說一些讓你似懂非懂的話,這時你很容易受他們的迷惑而對他們深信不疑,因為他們已經看透了你的心理。
除了上麵這四個基本手段之外,心理學家通過對算命的現象進行深入研究後發現,算命先生之所以能夠說得如此之準,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算命先生巧妙地利用了人們“自我求證”的心理,把人們引入到了早已設定好的心理 “陷阱”裏。
下麵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人們的這種“自我求證”心理。例如,我們在上麵提到過算命先生喜歡給女性算命,因為女性更偏於感性認識,要知道感性認識是人們進行“自我求證”的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算命先生經常會說對方(女性)在30歲或45歲左右有難之類的,有時甚至會說該女性活不到50歲。算命先生為何會將女性有難的年齡定格在30歲和45歲左右呢?
這是因為,30歲的女性多已結婚生子,有諸多的家庭瑣事,煩惱定然不少,加之事業方麵也多少會與家庭的照顧出現一些衝突,使得她們陷入一種要幹好事業還是要教育好孩子的矛盾境地;而45歲左右的女性初入更年期,內心往往非常多疑,性情煩躁、焦慮、不安,生活中就難免會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於是她們在算命時就容易隨著算命先生的推測而進行“自我求證”。這些算命先生根據女性的大概年齡給出相應的說法,讓女性進行“自我求證”,確實是運用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
算命先生往往善於體察人們的心理,並懂得分析這些心理以達到算命的目的。算命先生向被算命的人提出的問題往往都是語意不明確的,因為語意不明確的問話往往容易讓人們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去推測和想象。
例如,有時算命先生會問:“你家門口是否有一棵大樹?”如果你回答“有”,他就會將這棵樹對你以及對你家庭的影響一本正經地講解一番,而且當你在回答“有”的時候,你自然而然地就會認為他果然能掐會算,連門口的大樹都能算出來;如果你回答“沒有”,那麼他也會一本正經地說:“哦,沒有樹是最好的。”接著,他就把沒有樹的諸多好處大肆渲染一番。與此同時,你就會聯想自己以及家裏的諸多喜事、開心之事,而後就感歎這算命先生真是“算”得太準了!
很多時候,算命先生都喜歡用這種句式和口氣說話:“你和……很有緣啊!”其實,這樣的話是最容易引起人們聯想的。以“你這個人和水是比較有緣的”為例,如果算命先生對你說出了這樣的話,而正好你的名字中有個“水”字或者帶有兩點水、三點水的偏旁,那麼你就會想:他怎麼知道我的名字和水有聯係呢?如果你是在水利部門工作,你則會這樣想:算命先生怎麼知道我的工作和水有關呢?如果你家附近有一條河流或池塘,你也會感到吃驚:他怎麼知道我的住處旁邊有水啊?……其實,不用算命先生說出些什麼,你自己已經聯想了很多。
的確,人們通常都有這種“自我求證”的心理,當人們受到某種暗示後,大腦中會立刻浮現出一係列與此暗示有關的內容。因此,當聽到算命先生說你“與水有緣”時,你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把自己與水有關的一切經曆或事物都找出來,來證明自己確實與水有關,甚至會把自己某一次遊泳時發生腳抽筋的事都聯係到這裏。因此,你會覺得:真是神了!他怎麼知道我的命中就和水有緣呢?
“算”術高超的算命先生往往都是善於設置“心理陷阱”的高手,他們能夠從很多細節中發現和總結有效的信息,抓住被算命人的心理,在詢問以及對話中對被算命的人進行不動聲色的暗示,使其主動鑽進自己設計好的“陷阱”之中。
例如,算命先生總會告訴被算命人要心誠,推出了所謂“心誠則靈”的言論,其實這就是對他們的一個肯定性的暗示,讓其對自己持讚同的態度。在對算命先生產生了信任的基礎上,被算命人的思路就容易順著算命先生的某種提示越走越遠,並在算命先生提出一些模糊性問題的時候,努力進行回憶與聯想,主動證明這些話的準確性。
“自我求證”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而算命先生恰恰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算命先生往往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先向人們提供一些模糊的信息,讓人們自己去聯想,自己去求證,以使信息由模糊變為具體,再加上算命先生往往都非常善於察言觀色,所以,往往能說到人們的“心坎兒”裏,人們就會覺得算命先生真是神機妙算,可以洞察天機。而事實上這一切都是你自己“算”出來,你自己“想”出來的。
上麵講述了算命先生之所以說得準是因為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之上,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一般什麼樣的人會去算命。其實,第一種就是好奇心比較強的人,還有一種就是生活中遇到困難、棘手問題的人,這兩種人都有求助於算命先生的可能。
那麼,反過來講,算命先生“熱衷於”哪些人呢?除了上麵講述的女性群體外,還有青少年。對於青少年,算命先生會利用青少年對未來的神秘感,說一些他們喜歡或者令他們感到恐懼的話,以此達到吸引他們的目的。另外,算命先生還“熱衷於”那些麵容憔悴、目光呆滯、情緒低落的人,這一類人往往是因為懷有心事,或是正遭遇某種折磨、糾纏等,其實他們將這些信息統統都寫在了自己的臉上、眼睛裏、眉毛上、服飾上,例如:愁眉不展,大驚失色,戟指怒目……算命先生可是非常“熱衷於”給這樣的人算一卦的。
總而言之,算命先生就是通過一看、二聽、三試探、四分析來推測人們的處境和狀況,利用那些模糊性的問題讓人們去聯想、去“自我求證”。當我們充分地認識到這些之後,就不會被那些算命先生的伎倆所迷惑了。
識人,是一門學問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然而,我們卻常常苦於無法參透人們的真實想法,無法準確地讀懂人們的內心。看來,我們必須要精通洞悉他人內心的方法與技巧,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順利地窺探出人們情緒的變化,辨別出氣色蘊藏的內涵,解讀人心的秘密,這樣退則能保護自己,怡然自樂,進則可以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實現自己的目標。
識人是一門學問,不會識人的人看到的隻是他人的表象,而會識人的人看到的則是他人的真實內心,他人的內在本質。縱觀古今,因識人不準而慘敗的例子有很多:孫臏因為沒有讀懂龐涓而遭受斷膝、迫害之苦;韓非因為沒有讀懂李斯,最後竟慘死於監獄之中……曆史上無數的案例都證明了識人的重要性。
三國時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是一個善於識人的賢能之士,他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後,不負所望,“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統率三軍平定南方,又為“北伐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識人上,諸葛亮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這在當時是他人所不能及的。諸葛亮指出:領導者用人,要知其意誌、應變、勇敢、知識、性格、廉德、信用,決不可憑感情和印象用人。為此,他還總結出一套如何識人的妙計:
“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意思就是將對某一件事情的處理意見拿出來同被考察人進行辯論,並提出質疑,以此來考察他的智慧和應變能力。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誌”。就是說同被考察人討論對各類事物的對錯是非的看法,以此來觀察他的立場、觀點、信仰、誌向是否正確和堅定。因為不同人的是非觀念不同,所以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就截然不同。
“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就是對被考察人提出谘詢,請他對一些重大問題提出謀略和決策方案,以觀察他是否有能力和見識。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就是在宴席上想辦法勸被考察人多飲酒,以觀察他是否貪杯、酒後能否自製以及言行是否如一。
“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就是告訴被考察人可能麵臨的災難和困難,來觀察他是否能臨難而出,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因為智慧的人總能從逆境中看到希望,勇敢的人總能在逆境中崛起。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就是設法將被考察人放在有利可圖的崗位上,看他是否能夠做到廉潔、自律,看他在關鍵時刻是以人民的利益為重,還是貪圖私利或隻顧小集團的利益,見利忘義。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就是委托被考察人獨立自主地去完成某項工作,考察其是否能勝任某一職務,是否忠於職守,恪守信用。因為誠信是做人之本。
諸葛亮的這套識人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在現實生活中,不管你是領導者,還是普通群眾,不管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識人本領,這是衡量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的重要標準。
如果你想在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左右逢源,並由此實現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那麼,你就必須要學會識人,學會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看透對方的內心與本質。否則,你難免會遭遇一道道難以逾越的障礙。古語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裏的防人是被動的,如果我們能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學會識人,以冷靜的思維看透人心、看待社會,那麼我們一定可以在社會的大潮中自在遨遊。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練就識人的能力,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處於知己知彼的有利地位呢?
1.善於捕捉談話者的“弦外之音”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患了很嚴重的病,醫生已經診斷他的生命隻剩下不超過三個月的時間。病人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寺廟,他大聲地禱告說:“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如果你能保佑我痊愈,那麼我將做一桌滿漢全席供奉你。”他的母親聽後十分驚詫,下意識地問道:“你哪兒來那麼多錢來辦滿漢全席啊?”病人隨口答道:“難道你以為菩薩讓我痊愈就是為了吃滿漢全席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口是心非是人們的一種習慣,盡管有時並沒有任何惡意。在現實生活中,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動機,你就必須學會捕捉他的“弦外之音”。當然了,我們這裏所說的“弦外之音”既包括話外之音,也包括某些下意識的小動作所泄露出的信息。總之,這些小細節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2.眼神觀察法
常言道:“性為內,情為外,性為體,情為用。”情緒表現得最顯著、最難掩飾的部分,不是語言,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神。看一個人是不是精明幹練,是不是在說謊,是不是真誠,我們都可以通過他的眼神來判斷,眼神的確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來識人。
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定會發現,五官之中,深層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眼神裏。人們目光的移動、視線的方向和集中程度等都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狀態。觀察人們眼神的變化,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3.座位是一張“人心地圖”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在不經意間對座位的選擇可以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動。其實,隻要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小小的座位裏麵暗藏著很大的玄機。
通常情況下,座位的物理距離代表了一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心理,每個人都需要一定的心理空間,這一點在狹小的物理空間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比如在擁擠的公交車或電梯裏,人們都會刻意保持彼此之間的距離。所以我們通過座位間的距離就能發現人與人之間的秘密。
另外,座位的朝向也有著意味深長的寓意。同時,每個人落座的姿勢和體態也都有著不同的含義。這些都需要我們仔細地解讀。
4.注意麵部的表情
一般來講,人類的心理活動雖然非常微妙,但這些微妙的變化往往都會從表情裏流露出來。當我們遇到開心的事情時,麵部的肌肉一般會變得鬆弛;反之,遇到悲哀的事情,肌肉自然會緊繃起來。不過,有些人城府比較深,從他們的麵部表情很難看出其心理活動。所以,我們在判斷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時候,還應該結合其他行為特征。
總之,在生活中,識別一個人的方法有很多,這需要我們綜合各個方麵,進行係統地把握、細致地觀察和品味,這樣才能更加全麵地解讀一個人。
一切從洞察力開始
洞察力是指深入事物或問題的能力,包括對他人表象的犀利觀察能力,對他人行為動機的透徹分析能力,對他人心理的快速判斷能力。可以說,洞察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一種智慧的升華。洞察力把我們的思想和注意力引向正確的方向,可以使我們看清形勢,權衡利弊,妥善規劃,把握機遇。
洞察力是我們做人做事的第一項修煉,是我們看人識人的必備素質。一位真正的識人高手,必然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就像作家柯南道爾筆下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他的觀察力、洞察力實在令人驚歎,他能從別人不注意的細微的變化中快速破譯對方的心理密碼,以心理學的視角來歸納總結行為背後的心理秘密,他會注意對方身上為人所忽視的“特征”,以獲得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