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雖然是大勢所趨,可是也不會一帆風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我國經濟實力還不夠強、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
一般認為,一國貨幣要成為世界性貨幣,其經濟總量至少應該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8%,而我國2008年這一比例還隻有6.85%左右。國際流通量不足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障礙,主要原因在於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還很小很小。
(2)增加了宏觀調控、現金管理的難度
人民幣國際化後,作為一種國際貨幣,人民幣對我國利率、彙率、物價水平的影響作用會大大增加,大規模的貨幣需求可能會使得我國貨幣政策的製定和執行陷於被動狀態。國際化後的人民幣還必須承擔穩定國際金融的任務,當類似於全球金融海嘯來臨時,必須挺身而出充當最後貸款人角色。
(3)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這主要是指:彙率風險成本;利率自由化成本;信心成本;政策偏離成本。
(4)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會遭遇到其他壓力
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又如此之快,早就引起了許多國家的警惕、憂慮,對人民幣國際化造成了某些偏見和敵視態度。這些也會延緩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人民幣國際化利大於弊,並且是大勢所趨,但這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當務之急是要提升人民幣公信力,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步伐。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過程,首先要走的兩步棋是:
(1)人民幣周邊化
隨著我國和周邊國家、地區經濟貿易往來規模的迅速擴大,通過市場導向和政府推動,首先在周邊國家和地區不斷擴大人民幣流通規模。
(2)人民幣亞洲化
人民幣亞洲化是在人民幣周邊化基礎上必須經過的一個複雜多變而漫長的過程,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繞不過去的階段。隻有當人民幣真正成為亞洲主導貨幣,才能最終走向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