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商品(1 / 1)

商品對於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我們每天吃、喝、穿、用、行,樣樣離不開商品,隻要兜裏有錢,我們隨時可以買到想要的各種商品。但是究竟什麼才是商品?

(1)作為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

(2)作為商品,還必須要用於交換

因此,商品可以簡單概述為: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商品並不是從人類出現之時就有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社會分工

它是商品產生的基礎。因為社會分工,才有了進行交換的可能。

(2)所有權不同

它是商品得以產生的前提。因為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才發生了交換行為。

可見,商品既是社會分工的產物,也是私有製的產物。

世界上很多東西都能轉化為商品,就看你有沒有這個頭腦:

(1)泥土:太平洋上的瑙魯,是一個由珊瑚礁形成的島國,礦產十分豐富,但島上沒有供農作物生長的土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瑙魯出口礦產,同時進口泥土,以便種植農作物。

(2)冰山:丹麥格陵蘭島出口的冰山是10萬年前的冰,被認為是無汙染的。

(3)水聲:美國商人費涅克周遊世界,用立體聲錄音機錄下了千百條小溪流、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水聲”,然後高價出售。

(4)空氣:日本商人將田野、山穀和草地的清新空氣,用現代技術儲製成“空氣罐頭”,然後向久居鬧市、飽受空氣汙染的市民出售。

(5)黃沙:阿拉伯國家有廣闊的沙漠,但這些沙漠中的黃沙不適於建造遊泳池,英國的黃沙卻是建造遊泳池最理想的材料。於是阿拉伯國家興建遊泳池時,就去進口英國的黃沙。

(6)雨水:日本商人發現,雨水在阿拉伯國家是貴重商品,便著手向阿拉伯國家出口雨水。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