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9章 婚姻需要“門當戶對。”(1 / 1)

“門當戶對”,就是男女結親時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比較相當。這種婚姻觀念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到了現代社會,“門當戶對”的觀念卻依然占有一定的地位,仍被人們作為衡量婚姻的標準之一。這究竟是為什麼?

(1)“門當戶對”有利於婚姻的穩定性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門當戶對”的觀念之所以曆久不衰,是因為其有著深厚的經濟底蘊,因為幸福觀念、婚姻習俗等也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幸福婚姻當然也不例外。

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來看,“門當戶對”有利於做到收支平衡。當婚姻雙方的成本與收益達到平衡狀態時,兩人自然也就產生了平衡的心理,從而也使婚姻得以穩定下來。

(2)“門當戶對”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重組

在現實中,往往總是強強聯姻(即資源的優化整合),結成共同利益同盟體:如果是富家之間聯姻,能夠使兩家的錢財聚合生出更多的財富;如果是權勢之家聯姻,那麼權權聯合則能使權力更加穩固;如果是富家與權勢之家聯姻,則能形成金錢與權力的優勢互補,更加威力無比。

“門當戶對”可以說是人們對待婚姻的一種理性行為。“門當戶對”不僅僅是指家庭出身,學曆、外貌、地位、職業、誌趣和愛好等因素也要相當,即人們通常說的“般配”(即資源的合理配置)。如果學曆相差太大便難以溝通;如果興趣不合則無法交流;如果地位差別懸殊則在人格上難以平等;如果職業差距太大便無法共同提高。當然,所有這些要素都隱含著經濟因子。

現在人們都講究戀愛自由,但有些家長仍認為傳統的婚姻方式比較好,“門當戶對”的婚姻雖然不一定幸福,但是兩個人以及兩個家庭之間的溝通相對容易,相對更能理解對方,從而避免生活中的不愉快和不必要的麻煩,這樣婚姻就能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