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叢書前言(1 / 1)

這套叢書從醞釀到出版一晃已是三年時間了,可謂好事多磨。策劃並主編這套叢書,首先要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徐有智教授。有智是多年的老朋友,他出任總編輯後來京時的一次小聚,就有了這套叢書的構想。

眾所周知,共和國十大將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培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中華英傑,是在中國革命戰爭這座大熔爐裏鍛造出來的一代軍中名將,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英雄集體中湧現出來的先進楷模。他們政治信仰堅定,執著追求真理,為民族大義和人民利益,為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們順應時代潮流,肩負曆史使命,出生人死,身經百戰,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百煉成鋼,走向輝煌;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統帥雄師勁旅,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地、泣鬼神的曆史活劇。他們是時代巨子,他們是曆史的饋贈,他們是人民軍隊的鐵血軍魂,他們是人民共和國的一代元戎。

共和國十大將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精神永存。十大將呈現給我們的是偉大的靈魂,不朽的豐碑,人生的標杆,壯美的凱歌,值得我們敬仰和回味。我們組織這套叢書就是立足於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定位於我黨建國史與建軍史的普及型讀物。我們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重調查研究,以翔實、準確的史料為依據,把握經過實踐檢驗的正確結論,不追求大將整個一生的全景掃描,而是選擇關鍵性的戰役與典型的事件來烘托大將們的功勳;不進行沉滯的理論論述,而以通俗的情節敘述為主,以情感人;不對人物的功過進行學術探討,避開一些敏感的曆史事件,恪守中央相關文件精神,確保科學與正確的理論導向,起到青少年受教育以及勵誌的效果,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在和平年代更好地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曆史賦予的神聖職責,更是麵對未來的莊嚴承諾。

通過《共和國將軍》叢書,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種震撼心靈的精神力量,這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品格;百折不饒,不懈追求,對共產主義理想“雖九死而猶未悔”的堅定信念;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高貴品質;不怕犧牲,一往無前,敢於壓倒一切困難、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顧全大局,維護團結,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的寬廣胸懷;克己奉公,清正廉潔,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高風亮節。這種精神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黨領導人民繼往開來的新的實踐中,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精神支柱,並將代代相傳、永放光芒。

叢書的編纂出版,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的關懷,他為叢書寫了序言,給叢書的出版增添了絢麗的光彩。總政治部宣傳部新聞出版局姚計軍副局長、軍事科學院宣傳部包國俊副部長對這套叢書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再次深表謝意。浙江大學曆史係楊樹標教授、“當代中國”叢書《中國人民解放軍卷》編輯部副主任都國平研究員、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單秀法研究員在百忙中審讀了書稿,使這套叢書更為完善,還要提及的是浙江大學出版社的黃寶忠副總編輯和各冊書的責編們,為了此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此一並致謝。

高紅光褚銀

2011年7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