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709——757),鄧州南陽(今屬河南)人,唐開元進士,安史之亂時,以真源令起兵守雍州(今河南杞縣),抵抗安祿山軍。至德二年(757),移守睢陽(今河南商丘),直到戰死。
安祿山攻占洛陽以後,當了“大燕皇帝”。派一部分叛軍向東麵和南路進攻,想要占領江淮地區和江漢地區。這兩個地區糧食產量高,是唐朝的租賦和軍餉的主要來源地。如果占領了這些地區,不僅可以切斷唐朝的經濟來源,而且叛軍的糧餉也就有保障了。因此,安祿山調集重兵,多次強攻通往江漢地區和通往江淮地區的重鎮。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初,叛軍打到了現在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譙(jiāo)郡太守楊萬石投降了安祿山,並且命令他屬下的真源縣令張巡也接受安祿山的官職,獻城投降。張巡知道楊萬石投降氣憤極了,不但不投降,而且舉起討伐叛軍的大旗,組織起保護城池的隊伍。當地的老百姓有幾千人來參加義軍。張巡挑選了一千精兵,向西北到達雍丘,同那裏的另一個唐將賈賁(bēn)會合,共同保衛雍丘。
原來的雍丘縣縣令令狐潮(姓令狐,名潮)已經向叛軍投降,安祿山封他當了大官。叫他帶兵離開雍丘,出去打仗。賈賁乘雍丘兵馬不多的時候,率領二千士兵,收複了這座縣城。這時候張巡又領兵來到這裏,兩人一起共同守衛雍丘。沒過多久,令狐潮帶了一支精兵來攻打雍丘,賈賁帶兵迎敵,不幸戰死。張巡率領唐軍打退敵人,一個人擔負起指揮保衛雍丘城的重擔。
令狐潮重新整頓了人馬,和另外三個叛將一起,帶領四萬多人,把一座雍丘城團團包圍起來。守城的士兵不到三千人,將士們都有些恐慌。張巡對大家說:“叛軍比咱們多十幾倍,又是精銳的部隊,聲勢很大,不把我們放在眼裏。我們如果趁他們沒有防備的時候發動進攻,敵人必然驚慌失措,這樣,雍丘城一定能夠保住。”
張巡部署一千人在城牆上加強防守,把另外一千人分成幾隊,趁天黑出城向敵軍發動突然攻擊。他親自率領一隊人馬,身先士卒,直衝敵陣,將士們也跟著衝了過去。他們以一當十,越戰越勇,敵人沒有防備被殺死了許多人,損失了許多戰馬。叛軍抵擋不住,退到了很遠的地方紮營。
第二天敵人倚仗人多又來攻城。他們在城的四周架起許多石炮,對著城裏猛轟,把城樓擊毀了許多,使城牆矮了一截。張巡叫士兵們在城牆上加上木柵種刺樹,進行抵抗。叛軍將領下令用梯子爬城。隻見無數士卒,像螞蟻一樣往城牆上爬。城裏的箭早已用完,張巡命令士兵把澆了油的草把點著,朝著爬城的叛軍身上扔了過去。叛軍被火燒傷,隻好又退了下去。
令狐潮還用了一些攻城的方法,都被張巡的士兵打退。叛軍原來的那股囂張勁兒消去了大半。張巡瞅準機會,或者白天開城突襲,或者晚上把將士從城牆上吊下去,衝入營帳偷襲正在睡覺的敵軍。
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唐軍吃飯的時候都穿戴著盔甲,將士負了傷,包紮休息一下又立刻投人戰鬥。這樣經過了兩個多月,大小仗打了三百多次,四萬多叛軍不但沒能攻下雍丘城,還吃了不少敗仗,損失了不少人馬。叛軍對於取勝,一點信心都沒有,隻得退兵。張巡趁機率軍追擊,俘虜了敵軍兩千多人。這一仗,使雍丘城裏人心大為振奮,士氣更加高漲。
一個多月之後,令狐潮又領兵包圍了雍丘。令狐潮心想,上次四萬多人都沒能攻破這座城,看來強攻硬打是不行的,好在張巡和我都很熟悉,不如勸他歸降。於是他在城下對張巡喊話說:“天下大勢已定,唐朝沒有了什麼希望。眼看就要滅亡,你獨自守一座孤城,到底為了什麼呢?”張巡義正詞嚴地斥責他:“你是大唐的官員,一向以忠義自許,看如今你的所作所為,你的忠義何在?”令狐潮滿麵羞愧,答不上話來,灰溜溜地走了。
令狐潮見口頭勸說不成,就給張巡寫了封信,大意是,安祿山的軍隊已經占領洛陽,安祿山已經作了大燕皇帝,潼關已經失守,京城長安不久也要被占領,皇帝已經逃走,唐朝很快就要滅亡。這是未來的趨勢,孤城是守不住的,你還是趁早投降吧。我擔保你能得到高官厚祿。
張巡接到信,讓大家都看。當時,雍丘城裏還住了朝廷的一些大臣,其中有六個將軍對張巡說:“皇上已經逃出京城,生死未知下落不明,咱們兵少將寡,一座孤城遲早要被攻陷的,不如投降叛軍,還可保全一城人的性命。”張巡決定考慮一個晚上,答應第二天告訴大家自己的想法。
第二天上午,他在大堂裏掛上皇帝的畫像,帶領將士對著畫像行朝見的禮節,表示自己誓死抗敵的決心,維護國家統一的意誌。大堂裏靜悄悄的,隻聽見人們哭泣的聲音,氣氛十分悲壯。接著,張巡叫人把那六位將軍帶上來,當眾嚴厲斥責他們勸說投降的不忠行為,然後命令士卒把他們推出去斬首。愛國的將士們一致擁護張巡的果斷措施,都表示要跟張巡並肩作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