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在那些著意修飾、濃妝豔抹、花枝招展的太太小姐們中間,正值豆蔻、不施粉黛的趙四小姐顯得格外清新脫俗,吸引了諸多青年才俊的目光,爭先恐後邀其共舞。但趙四小姐卻一反常態,先後婉拒了多次邀請,隻是靜靜地坐在大廳的一角,一邊品茶,一邊觀看舞者,仿佛在刻意等待著誰的到來。
突然,舞池中蕩起一陣輕輕的騷動,一個英俊瀟灑的年輕人在一群副官、侍衛的簇擁下,神采奕奕地走了進來。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趙四小姐馬上意識到這一定就是她仰慕已久的少帥張學良。在中西女校的課堂上、在家人的口中、在閨密的私談中,她早就知曉張學良在兩次直奉戰爭中指揮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事跡,早就聽聞過他抬棺上戰場、在槍林彈雨中親督戰事的傳奇故事,張學良那果敢無畏、臨危不懼的英雄形象在趙四小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見到本人,果然是氣宇軒昂,名不虛傳。
慢慢地,張學良也注意到了在角落裏獨處的趙四小姐。多年往來於京津之間,見過了無數名門閨秀,卻難得見到這樣不施粉黛、如清水芙蓉般超凡脫俗的女子。
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一般,張學良不由自主地走過去邀趙四小姐共舞。此時的趙四小姐好似沉睡已久的白雪公主,終於等來了她盼望已久的王子,她在張學良的帶領下飄入舞池。在舞步翩躚之中,他們都從對方眼中發現了一種微妙感情的流露。在如此夢幻的氣氛中,兩顆心不知不覺緊緊貼近了。
一曲未終,張學良就因公務匆匆離去。臨別時,他與趙四小姐緊握雙手,雙方都有依依不舍的感覺。這是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初次見麵,兩人就因舞會上的一麵之緣,竟一見鍾情,互為對方傾倒。也正是這一麵之緣,開始了兩人七十二載情路風雨。
關於兩人相識的時間,史界、文學界長期以來都存在著爭議,有說1924年,有說1926年。但據張學良晚年回憶:“我跟太太(趙四)認識的時候,她才16歲。”北方人習慣上說的都是虛歲,趙四小姐出生於1912年,在她與張學良相識的1927年,虛歲正好16歲。
蔡公館一別,很長一段時間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再無緣相見,徒留倩影英姿在彼此心底。或許是機緣注定,或許是天公作美,不忍再苦苦折磨他們,兩人竟在北戴河意外相逢。
那個年代,每到盛夏,京津一帶的達官貴人常攜家眷到北戴河避暑。張學良忙裏偷閑,來到北戴河時,正巧趙四小姐也隨家人來到這裏。
意外相逢讓一直對張學良魂牽夢縈的趙四小姐喜出望外,張學良也是欣喜至極。在北戴河的那些日子裏,他們幾乎每天都見麵,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在兩人的最初交往中,雖是兩情相悅,但無疑,情竇初開的趙四小姐投入的感情更多,陷得更深。一次,張學良來找趙四小姐,直入臥室,碰巧趙四小姐外出。張學良順手翻了一下她放在床頭的日記,見日記中寫有“非常愛慕張少帥,可惜他已有妻室,命何之苦也”等話後,不由得心潮起伏,好一陣不能自已。
又有一次,在宴會上,趙四小姐與張學良並坐在一起。趙四小姐胸前垂著一顆雞心飾物,張學良伸手拿過飾物,打開蓋,發現雞心裏麵嵌著的竟是自己的照片,而且還寫著“真愛我者是他”的字樣,這個小細節使張學良對趙四小姐的愛情更入肺腑。從此,兩人常常相攜出入於京津之間的各大娛樂場所,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熱戀到了昏天黑地、死去活來的地步。
很快,兩人夜夜起舞、秘密幽會的事傳入了趙四小姐父親趙慶華的耳中,趙慶華大為光火。其實,從個人條件、家世背景來講,趙慶華倒是樂得結此姻緣。但張學良這時早已有了妻室,哪一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去給人家做二房?何況趙四小姐的個人條件也相當優越,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嫁到一個好人家。
為了徹底斬斷這段“不倫不類”的情緣,趙慶華做主,迅速給趙四小姐物色了一樁門當戶對的婚事。趙四小姐百般不願,可趙慶華橫眉立目:
這事就這麼定了!
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就在兩人的戀情即將夭折的時候,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發,張學良的父親——東北王張作霖被炸死,張學良喬裝返回奉天(沈陽)、接掌大權。百廢待興、百事待理,張學良每日忙於公務,但稍有閑暇,趙四小姐的倩影便不自覺地闖入腦海。而遠在津門的趙四小姐更是夜夜獨對孤燈,輾轉難眠,飽受相思之苦。
在夜以繼日的操勞和相思的雙重折磨下,張學良病了。得知這個消息,趙四小姐心急如焚,她知道多日來的緊張局勢讓張學良背負了沉重的壓力,滿心的思念和擔心讓她恨不得生出雙翅馬上飛到奉天……於是,1929年9月的一天,趙四小姐給家裏留下一張字條,便以探望生病的張學良為由,一個人來到了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