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1年8月我參加初創的航空工業。由中央重工業部分配到在沈陽的航空工業局報到,段子俊局長接見。9月局分配我至哈爾濱121廠。
2.在121廠技術科任技術員,開始為修理雅克-18教練機做設計工作。此後,修理機型擴充為俯衝轟炸機,YT6轟炸教練機。當時技術科管飛機和發動機的修理,設計、施工(工藝)、冶金、總實驗室的業務全管。
3.1952年4月,121廠分為一個飛機廠(122廠)、一個發動機廠(120廠)。我在122廠設計科任結構設計組長,負責結構修理設計,先後複製了各型飛機結構圖紙,以後又主管了仿製後機身、進氣口等。
4.1953年開始修理伊爾-10強擊機。1954年按上級要求,改裝了一部分伊爾-10的教練機,我負責設計改裝後艙需要的座艙蓋。
5.1954年南昌320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雅克-18(初教5)飛機,年底要做全機靜力試驗。因是國內第一次做這類試驗,四局(航空工業局)通知122廠和112廠各派1人參加(學習)。122廠我去了,112廠劉昌瓊和一名蘇聯專家去了。320廠由設計科主辦試驗,我由此認識了主持試驗的工程師張阿舟以及吳家粹、設計科正副科長王若鬆和汪珊孝等。
6.1955年下半年,122廠開始試修代號為40號新機的噴氣轟炸機(伊爾-28)。我先任代理副科長後任設計科長,主持複製了包括理論外形圖在內的全機設計圖紙,並開始仿製殲5副油箱、伊爾-28發動機延伸管等。
7.1956年10月,接四局通知,122廠要開始仿製米-4(直5)直升機,同時到廠首批說明書等資料。我開始消化直升機說明書,從此也開始關注直升機。
8.1956年12月,我奉調到四局直接管理的112廠飛機設計室,開始自行設計飛機。我任機身組組長,設計第一架自行設計兩側進氣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飛機的機身。自己打樣設計無參考樣機的機頭特設艙和前輪艙結構。殲教1飛機,1958年8月首飛上天。
9.1958年2月,我在飛機設計室任又一架自行設計螺旋槳式初級教練機初教1(後改名為初教6)的主管設計師,主持全機打樣設計。樣機審查合格後,奉命率隊去320廠合作詳細設計並試製原型機,直至成功首飛。此機曾獲全國質量金獎,至今仍在服役和生產。
10.1958年10月,我在112廠飛機設計室任“東風”107超聲速殲擊機主管設計師,主持全機的打樣設計和詳細設計,直至發出全部圖紙開始試製。後因方案性問題,停止試製更改方案為107A。1959年趙爾陸部長決定“東風”107為113讓路下馬,飛機設計室和負責“東風”113的第二設計室合並,我任合並後的產品設計室副主任,分工主管結構設計,直至簽發完全套“東風”113結構圖紙。
11.1960年3月,我奉令調至成都132廠,任負責仿製飛航式岸艦海防導彈5079的第二設計科的科長。複製設計圖紙、處理仿製中的設計問題,直至1961年奉命中止試製。
12.1961年下半年,132廠第二設計科和負責仿製殲6的第一設計科合並,我任科長。奉命研製空軍急需的“東風”104全天候殲擊機。該機為測繪設計性質,四局任命我為該機主任設計師。1964年12月,該機國家定型後批生產。後曾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