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第606研究所(3)(1 / 3)

815甲發動機第一次開車試驗由我任現場指揮。試車前我們做了充分準備,設置了三套應急預案,也嚴格規定了安全監控參數。一開車,原來815發動機渦輪前溫度1188K時基本上沒有變顏色,改型後溫度提高到1288K,整個渦輪機匣和尾噴管全部變紅了。試車時盡管設置的安全參數都很正常,但第一次看到紅彤彤的發動機,我心中著實非常緊張。穩定3分鍾後就叫大家抓緊錄取參數,然後盡快把轉速拉下來。停車後大家到台架上按分工進行仔細檢查,當周台長宣布一切正常時,台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大家就高呼“毛主席萬歲!”祝賀第一次開車取得圓滿成功。這時我一直“懸著”的心才放下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以後的每一次開車,凡是推到了那個轉速和溫度,渦輪機匣肯定是紅色的,大家習以為常,也就不那麼緊張了。但對所有設定的安全參數,一定要嚴格遵守,而且建立了責任製,落實到每一個參試人員,以此保證了試車一直比較順利,沒有出現重大問題。

至此,帶氣冷空心渦輪葉片的815甲發動機研製,第一次在國內取得了裏程碑的勝利,上級領導和機關發來賀電表示祝賀!

後來815甲發動機不但用於殲8飛機,也用於殲7飛機,一發兩用,同時也開啟了我國氣冷空心高溫渦輪葉片研製的先河,為國家安全和空軍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遭遇起動”研究小組

“文化大革命”期間,七室的幾位領導同誌受到“衝擊”,我是黨支部副書記,所裏任命我代理研究室副主任。因部隊殲7飛機使用中815發動機空中停車次數較多,嚴重威脅飛行安全,1968年所裏決定成立“遭遇起動”研究小組,決定由我擔任研究組長,參與的成員有駱華、王秀澤、李華鑄同誌,還有601所的徐德起同誌,他後來擔任601所的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據蘇聯資料中記載,殲7發動機空中停車之後,正常的操作程序應該是先下滑加速、下降高度、拉平、保持一定的飛行速度,在8~12千米高度的規定包線範圍內,在空中保持規定的自轉狀態,向燃燒室噴油點火,將發動機空中起動起來。在6千米高度以下,如果發動機還沒有起動起來就有點兒危險了。而10千米以上空中起動時,一般還要向燃燒室中噴點兒氧氣。

如果發動機在空中停車後,能馬上進行噴油點火,因為主燃燒室氣流溫度還是熱的,發動機處於熱態,點火的成功率會大大提高。從原理上講,什麼時候停車就什麼時候點火,發動機就能很快地起動起來,這就叫“空中熱起動”,可以大大提高空中起動高度。如果能自動地感受停車,又馬上自動地接通空中點火係統,使發動機自動起動,用不著飛行員幹預就能將發動機恢複到原有工作狀態,這就叫作“遭遇起動係統”。很顯然,有了“遭遇起動係統”,發動機在任何情況下空中停車,都能自動起動起來,就大大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

我們5人研究小組,在沈陽完成了方案設計、加工和發動機改裝,然後到西安閻良630所去試飛,我們在那兒待了半年多時間。

由於當時還沒有高空台,要在高空飛行中人為地製造發動機空中停車,這是很不容易的、也是很危險的。因為隻有由飛行員先把發動機油路切斷,再馬上推上去空中點火,風險之大不言而喻。

搞了一年多時間,應該說“遭遇起動”試驗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後來我被調到四川624所,815甲發動機的研製和“遭遇起動係統”的研究工作,全都移交給了410廠,後來進展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

“文革”歲月

1966年6月,正當606所全體科技人員、工人和幹部滿懷激情地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開展航空發動機新機研製的時候,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這場曆時10年的所謂“大革命”,是一場全國大動亂、大浩劫,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幾乎走到了崩潰的邊緣,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段不堪回首的經曆,至今回想起來,仍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苦澀。

“文化大革命”開始,我處於不理解和徘徊狀態。當時席卷全國的“破四舊”,停產搞“四大”,“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領導幹部都靠邊站,後來發展到打、砸、搶,“奪權”“武鬥”,都讓我心存疑慮。

當時的口號是“毛主席揮手我前進”“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也要執行”。自己盡管對許多問題不理解,但也得盡量“緊跟”“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