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1907.1—1976.12),安徽樅陽人,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一任黨總支書記。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6 月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曆任新四軍遊擊縱隊宣教股股長、營教導員,新四軍抗日軍政大學一隊政治教員,華東皖北地區桐東區區委書記兼區長、貴西區區委書記兼區長,新四軍七師教導大隊總支書記,華中淮海分區二支隊政治處副主任、教導大隊政委,華中淮海獨立旅三團政治處主任。1952年10月,任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政治輔導處主任兼黨總支書記,南京航空學院院長助理、院黨委常委、副院長。1976年12月24日,因長期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極左路線的迫害,不幸逝世。
創建於1952年10月的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是今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這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學校成立之初未設黨委,隻有政治輔導處,周南任政治輔導處主任兼黨總支書記,是該校曆史上的第一任書記。
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校址在古城南京明故宮太廟遺址上,當時是一片廢墟,到處是野草、碎石。建立校舍等工作就是在這片廢墟上開始的。修路、通水、通電、建校舍、綠化等繁重的基建工作正是在周南的主持下完成的。
對於一所新成立的學校,有了基本的教學條件後,重要的就是學生和教師的來源。根據當時的曆史條件和政治需要,首批學員是國家從部隊選拔的,他們都是部隊的骨幹,政治上可靠,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首批教師是從國內著名航空專家中選拔的,他們一進校就籌建各種學科,擔任各學科的帶頭人。當時,作為學校主管人事工作的負責人,周南正確掌握黨的政策,不拘一格廣收人才。同時,注重培養學校學有專長、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破格使用、重點培養,讓他們很快成為業務尖子,這對初建時期的學校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首批學員中的很多佼佼者,在學成畢業後,也被選拔留校成為學校的青年教師,大大壯大了學校的教師隊伍,也奠定了學校最早的教學基礎。
對於年輕教師的培養,周南不但要求他們在業務上迅速提高,而且在政治上也嚴格要求。他經常把一些青年教師邀請到家裏,促膝談心,一批年輕教師在他的幫助引導下,積極要求進步,很多人也加入了黨組織。
20世紀50年代,尤其在1952—1955年,蘇聯派許多航空專家幫助我們建設學校。對於這些專家,周南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關心。在當時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盡可能為專家們提供比較好的居住條件,使他們安心工作。
1956年,南京航空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南京航空學院,周南任黨委常委、院長助理。
經過幾年的建設,當初的一片廢墟已經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美麗的校園。很多人都記得,當年凡是來到南航的人,無不對學校的綠化讚譽有加,而這一切都與周南的工作分不開。他擅長工筆花鳥畫,是一個喜好藝術的人,因此對於學校環境的綠化美化非常上心,經常與後勤部門工作人員及工人師傅商量學校的綠化工作。夏天高大的梧桐樹遮蓋炎炎烈日,送給大家一片陰涼;秋季繁密的桂花樹叢點點黃花,香氣四溢,沁人心脾。如今的南航,美麗的身姿無不留著當年的影子,這都與他當年打下的良好基礎有關。
1958年“大躍進”年代,全國掀起大煉鋼鐵運動,南航也不例外。在現今明故宮校區的10號樓舊址,建起了一座座小煉鋼爐,全院師生都以巨大的革命熱情投入到大煉鋼鐵的政治運動中去。當時,凡是與鋼、鐵有關的物件都被搜集起來,當作廢鋼鐵送去煉鋼。有人要把南航的大鐵門也拆了去煉鋼,周南知道後馬上叫人將大門收藏起來,“大煉鋼鐵”運動之風過去以後,這兩扇大門才得以回歸原處。
1960年4月,周南任副院長等職。在這期間,他對學校實驗室建設也非常關心。當時,空氣動力實驗室要造幾個儲氣罐,這是高速風洞的關鍵設備,建造儲氣罐的地方當時叫作“大球工地”。周南在部隊長期艱苦的戰鬥環境中,患有嚴重的胃病,身體也比較虛弱,但在空氣動力實驗室建設期間,人們經常看見他懷裏揣著一個熱水袋去“大球工地”了解工作進展情況,詢問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困難,並及時幫助解決。
周南對別人寬厚,對自家的人卻很嚴格。對於單位配備的公車從不讓家人搭乘。“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他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極左路線長期迫害,於1976 年12月24日與世長辭,終年69歲。